刘京
摘 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满足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强化需求,针对审美教育特点,对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意在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发现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审美教育;写作练习
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做好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重視审美教育,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社会主义思想、优良道德品质,使之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也是七年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说文解字
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时,要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究,从根本上感受和体会文字魅力,提升自己的鉴赏品位和审美能力。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无论什么事,只要我们对该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就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判断,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也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于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样适用。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好课本,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写作方式、中心主旨、思想背景、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发现文中所包含的语言美、文字美和艺术美,并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
二、重视对学生的写作练习
基于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学生应当探究美学本质,进而提高自身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是一门兼容性较强的科目,而它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和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七年级的中学生来讲,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从侧面强调了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另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发散思维模式培养的重要性,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不要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思维和特定的写作方式,要使他们在能够熟练运用写作技巧和充分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美学的内在含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去创建文学美和语言美。
三、在文章结构、形式等方面也要注重审美教育
独特的想法构思、灵活多变的情景转换、生动优美的语言艺术以及创造性的表现方式都属于审美元素,而由这些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审美素材。比如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雪》,其整体结构紧凑完整,所创情境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上阕叙述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描述的“多娇江山”让人心驰神往,下阕却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列举著名历史英雄人物,并在结尾之处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通篇朗诵诗歌会让人热血沸腾、心绪澎湃、情绪激昂,这也正是此文最为经典之处。
四、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所处社会的生活常态在其印象和思想中反映的真实产物,学生通过学习该类文章能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有最直接的感悟,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作文就是实现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写作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塑造自我、完善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之后,要使学生对美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将这种审美认识与作文创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审美教学的关键环节,最后再指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对文章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处理,力求见解独到、构思精巧。
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创造美是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要体现,他们对美都有自己独到的领悟和感受,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学生在进行状物类作品创作时,教师就可以拿茅盾的《白杨礼赞》进行案例指导,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学习作者深挖白杨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懂得从细微之处观察状物,用心体会状物的内在美。
总而言之,审美能力作为普通人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初中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兴力量,更应当具备审美能力,由此可见,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是我国现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彩芬.浅谈语文课的美学[VI].语文学法报,2013(3).
[2]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