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2016-11-18 19:59齐颖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摘 要:随着人文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渐步入正轨,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逐渐完善,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已经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声乐基本功,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品位。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审美教育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加强在教学活动中对审美教育的渗透,以加强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 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全方位、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形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自高校实行新课程教学方案后,高校声乐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声乐方面的乐理知识培训,还加强了学生了唱功方面的培训。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培训,以加强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如何欣赏声乐作品的内涵和特色,并通过审美教育发掘出学生对声乐作品艺术美和精神美的理解,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色彩美的感知,让学生意识到声乐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2.1 强化对教师专业性的提升

在各大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挥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巧妙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声乐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开展审美教育在声乐教育中的渗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同时段的审美认知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高校老师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在声乐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推进。例如:某高校安排声乐专业的教师每年寒暑假期进行为期半个月审美教育进修,目的是改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融入现代教育的审美理念,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课堂中审美观念的灌输。例如某教师在培训完毕后,充分利用我国著名词曲《诗经》,进行了现场唱法教授,通过唱与词的结合,引导学生去理解诗词中的韵律美,从而达到提高在声乐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渗透。

2.2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在练功房练习,容易忽视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慢慢对声乐学习产生了抵触感,为了改变这一种状况,尽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如: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增加其唱功,发音等学习难度,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加强其基础技能的练习;第二,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声乐的认知,知道融入审美理念后的高低音是怎样的原理,并通过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去研究审美教育渗透后的声乐知识;第三,高校教育应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再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师,而是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的挑选,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习,还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所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教育的推进有着巨大的作用。

2.3 在声音技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声音技巧教授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声乐教学阶段,高校专门设立了声音技巧课,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掌握发音及吐音技巧,并结合新时代市场的要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观念,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该如何发音才能体现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应运用多种唱法来对比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并以此总结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声乐练习中培养出审美意识。例如,在讲解《映山红》这首歌时,教师用美声和民谣的方式分别演唱了一遍,然后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两种唱法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为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4 在认识乐器的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

声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发声技巧练习及乐器演奏等丰富的教学内容。要想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观念,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乐器介绍的时候,可将审美教育的内容,通过口授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第二,乐器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乐器演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各个乐器所发出的音符有什么区别和作用;第三,利用审美教育观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哪种乐器能增加演唱的意境,哪种乐器破坏了整个演唱氛围;第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演唱演奏过程中,加入自己本身对审美教育的理解 ,从而创造出具有学生本人意境的歌曲,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提高其独特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演唱周杰伦的《东风破》时,如果采用古筝、笛子等乐器进行伴奏,则会有一种清新伤感的意境,加深了对歌曲感情的阐述。如果采用架子鼓,大号之类的乐器进行伴奏,则会让歌曲失去了原有的情感意境。

2.5 在声乐表演中优化审美教育

首先,在声乐表演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声音技巧的表现形式同乐器演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合理的乐器伴奏不仅能衬托出表演者的声音特色,还能提高整个音乐表演现场的气氛和意境,所以乐器教学老师应当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准确、灵活的指导学生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乐器伴奏来增强个人音乐作品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其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灌输美的思想,并针对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了建议;最后,巧妙的服装搭配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给观众美的感受。例如,著名歌剧《图兰花》的表演,表演者将各种艺术效果通过服饰,乐器,舞蹈及歌唱等,融合成一个有机体进行表演,不仅成功地提高了观众的观赏度,还使表演者及观众对音乐作品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审美教育中的声乐魅力,希望能为我国培养集个人素养、审美观念和声乐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让美的声音传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吴姿霖.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教育,2014(04):94-95.

[2] 赵大海.浅谈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10):243.

[3] 黄媛媛.浅谈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大观,2014(10):93.

[4] 邓集勋.论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5(06):184.

[5] 董雷.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5(11):216-217.

[6] 岳彩晨.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13):116.

作者简介:齐颖(1981—),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