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认识的片面性和差异性,导致国家课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全面认识,探讨校本化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切实有效地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校本化开发;认识;基本原则
一、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地方和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体育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焦点,而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
二、对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认识
1.概念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一个日趋流行的概念,可是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差,缩小了校本课程的内涵。笔者认为,体育的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二是学校创新开发的特色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
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体育课程校本开发不仅包括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而更多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即如何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校本化开发不是用来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而是最终把国家课程具体化、校本化的主要方式。
2.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意志,必须遵照执行。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构建目标框架,不再硬性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应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得到充分地贯彻和落实。这一过程就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与开发的过程,是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3.常态性
校本化开发的课程是被具体化、翔实化了的国家课程,既与之区别,又不相互脱离,应作为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学期计划、模块计划、单元计划的制订,到课时实施方案的撰写;从课堂教学实践,到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进行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有效方式。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应做到常态化、长期化,形成“开发—实践—反思—修改—再实践”的循环开发模式,并实行长效管理,使之成为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力保障。
三、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基本原则
1.人本性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一切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必须围绕“人”这个因素展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得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能够深入开展,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最大限度的达成。
2.基础性
基础教育改革不是颠覆性的教育改革,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扬弃。教育改革的对象直接指向全体学生,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课程校本化開发过程中应把握好基础性原则,以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体育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性。
3.发展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实施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长远发展,以满足学生终身体育和保持健康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多样化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对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以筛选和改造;要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相应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付新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年6月,学历: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