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丽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机械式接受学习而提出的。当前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学生很少自主地学习。为改变这种现状,应从四个方面入手:(1)巧妙导入,培养自主学习的愿望;(2)质疑问难,变被动为主动;(3)丰富语文教学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4)尊重独特感受,积极评价,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积极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目前语文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巧妙导入,质疑问难,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
一、巧妙导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故事、猜谜语、唱歌、设疑、图画、竞赛等等。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独具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如在上《猫》一课时,课前,我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各种可爱的猫的图片和活动场面,使学生在观察猫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猫的可爱,激发了兴趣,接着自然而然就有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愿望。
二、质疑问难,变被动为主动
人们常说:“为学患无疑”。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教给质疑的方法。如:对课文内容质疑,对能表情达意词句质疑,对文中人物质疑,对标题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质疑,对文章的叙述顺序质疑,对特殊标点符号运用质疑,对运用修辞的地方质疑,对文中的表达方式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学《跳水》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要跳水呢?”“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这一天风平浪静呢?”“孩子为什么会爬上那危险的地方呢?”“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大家会觉得40秒钟太长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经过一番阅读理解交流后,学生又提出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又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说:“告诉我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本文的惊险事件不就是从玩笑引起的吗?”有的同学说:“告诉我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冷静、机智、果断,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把事情解决好。”有的同学说:“遇事要冷静,作出行动之前要考虑清楚后果。比如文中的孩子就是没有考虑到爬上桅杆的后果。”有的同學说:“在别人受到伤害时,不要‘火上浇油,助长事态恶化。比如水手如果不笑得更欢,孩子也不会不顾一切地去追回帽子”……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不断自主地去思考、探究,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更重要的是整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体验了情感,激发了自主质疑的愿望。
三、丰富教学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天生爱活动,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学,快乐地学。如教学《捞铁牛》,将学生分成“赞成”和“反对”展开精彩的辩论;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后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扮演“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同学;教学古诗词后,鼓励学生做一做小书签;教学《群鸟学艺》,演一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学完文质优美的文章后,有感情地品读,总之,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得到情感的熏陶和体验,锻炼学生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尊重独特感受,积极评价,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让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自由讨论,发言交流,教师积极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对学生给予真诚的赞扬。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表扬,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活动本身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总之,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方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黔江区舟白小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