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梅寿
摘 要: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之风盛行,但仍有很多教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课堂上以“管理者”的形象自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并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数学人才。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评价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下,通过种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多多少少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此话题向大家阐述我的几点建议,以期给其他教学同仁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大部分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整个学习过程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呈现出来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而且,很多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心理、生理发展都不成熟,他们只有跟着自己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才能学到新知识。试想这种传統的权威式教学怎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新知识。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时,我没有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而是拿出一个小药箱放到讲桌上,对学生说:“你们能正确区分这个小药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下面,我就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摸一摸,并且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一听立马来了兴趣,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那个小药箱,并且举手希望自己能上台亲自摸一摸。这样,通过从学生的认知和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生活材料,以引起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了几张不同图形的照片,并对学生说:“你们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与家里窗帘形状一样的图片吗?”等学生找出来之后,我对学生说:“没错,这些图形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你们还能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于是,学生马上与周围同学开始了热烈的议论,并因此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小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小学生好胜心比较强,而且有着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要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互动,并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用赞美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多向小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在他们回答完之后,不要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对他们说:“你真棒!”“真聪明!”“哇,你比上节课进步了不少呢,继续加油哦!”等等,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在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之后,学好数学的自信感也倍增。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靠我们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