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公开课说课稿

2014-10-21 03:43:01陈永伦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三角形条件

陈永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平行线的条件,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相信学生不难理解和掌握,本课时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通过简单应用加强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了解了相似的基本概念,感受到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从属于“相似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达成有关情感态度目标。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相似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一),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判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思考和理解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进一步掌握数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由如下几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情景引入;第三环节: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一)的探索;第四环节:范例讲解;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能从生活实践中更进一步认识图形,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同时,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的回顾,为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课前调查搜集的相似三角形,教师投影两个相似三角形,并加以动画。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线段、角度的测量及搜集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相似的动画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环节: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一)的探索。

教师活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一)的探索。

(1)同学们还记得三角形全等的其他判别条件吗?

(2)你认为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哪些条件?

(3)两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角对应相等就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活动:

(1)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尽量地联想‘猜测,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画已知两个角的度数的三角形两个,然后通过观察,度量以及对应边的比计算。

教师活动:操作课件,组织讨论,师生交流。

活动目的:以复习旧知识和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探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度量以及计算对应边成比例等,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只要有两个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相似的结论。

第四环节:

范例讲解,应用定理,达到目标。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判定方法(一)的理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五环节:

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判定方法(一)的理解。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六环节:

課后小结。

(1)学完本堂课后,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何评价?

(2)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收获,进一步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估计有80%的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0%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不能理解。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三角形条件
逻辑推理初步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3期)2022-03-14 11:43:56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小议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再谈立体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
三角形,不扭腰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