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4-10-21 03:37马海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史实历史

马海峰

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历史知识,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历史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的必要性

1.地理学与历史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任何历史活动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所以二者经常相互影响。例如,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这是受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而随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黄河、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如黄河在下游某些地段成为“地上河”,鄱阳湖和洞庭湖的面积不断缩小等等。对于地理学与历史学的联系,中外学者都有深刻的认识。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地理与历史,最有紧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美国地理学家理査德·哈特向也认为:“今天,地理学三大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地理学与历史学的交错关系。”因此,我们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时,应该充分重视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些要求都涉及大量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例如,“关注全球问题”就涉及从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一直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史实;“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涉及改革开放的史实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必须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国家和文明兴衰的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开展中学地理教学时,应与历史学科相结合。

3.高中地理课本中涉及大量历史知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本为例,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中讲到水资源的利用时就提到古罗马修建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讲到国际人口迁移时就提到15—16世纪的欧洲殖民扩张;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讲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时,就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垦荒运动。诸如此类的例子在高中地理课本中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的方法

1.运用历史知识导入新课。高中生通过课内外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史学素养。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历史知识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可先展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照片和简介,然后让学生猜测他的民族。从他的姓名、照片和生平看,有学生推测他是个汉族人,但实际上他是世代居住在湖南的维吾尔族人,随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维吾尔族人一般世代生活在新疆地区,为什么湖南地区会有世代居住的维吾尔族人呢?”然后简单说明湖南维吾尔族的来历,并由此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渴望,对历史学家翦伯赞也会充满好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历史知识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比单纯讲述地理知识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中国政区时,可简单讲述一些西周分封制的史实。西周时,周武王把今天山东西南部分地区封给其弟周公姬旦,建立鲁国;周成王把今天山西西南部分地区封给其弟叔虞,建立晋国,所以后人把山东简称为鲁,把山西简称为晋。这样有助于学生记住这些省份的简称。再比如,在学习德国地理环境和工业区位时,可简单讲述历史上德法两国的恩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铁矿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而在随后的一战中,德国战败,不但归还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把本国的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法国多铁、德国多煤的特点。

3.运用历史知识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历史知识来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时区、时差和日界线时,可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麦哲伦本人在航海途中死于菲律宾土著居民的纠纷,剩余船员历经千辛万苦,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船员们兴奋一番后,惊诧地发现航海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是9月6日,他们一路上始终坚持不断地记录航海日志,并没有记错,可最终也没搞清楚怎么会丢了一天。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的概念,不知道向西航行每经过一个时区要减一小时,向西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等规则,所以才会“丢了一天”。这样的史实可以加深学生对时区、时差和日界线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地转偏向力的时候,可讲述一战中德国发明了射程达100多公里的远程大炮,但每次发射后炮弹总是向右偏离目标一公里多的史实,为此,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和北半球地转偏向的规律。

4.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可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组织教学。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方面,可选用一些我国古代与地理学相关并领先世界的历史记载与发明创造。例如在学习太阳黑子现象时,可讲述我国是对太阳黑子记载最早的国家;在学习恒星日、恒星年时,可简述我国古代先后创造了许多先进而精确的历法,如唐代《大衍历》、元代《授时历》;在学习地震灾害的预防时,可讲述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等等。这些历史知识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可选用一些历史上在人地关系方面能给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史实。例如在学习水污染和防治时,可讲述日本水俣病事件;在学习大气污染和防治时,可讲述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在学习湿地干涸及恢复时,可讲述苏联及中亚国家对咸海地区过度开发造成咸海面积缩小,附近环境不断恶化的史实;等等。这些历史知识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endprint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应遵循的原则

虽然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但历史学毕竟与地理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时,需要结合地理教学的内容,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主次性原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的目的是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绝不能把运用历史知识当做目的,颠倒主次关系,弱化教学目标。

2.真实性原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历史知识应该是客观的史实,尽量不用有争议或记载模糊的史料,也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夸大或歪曲历史,更不能信口开河,伪造历史。否则会影响地理学科的科学性,还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观。

3.精要性原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历史知识应该是经过精心选择,与地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为教学服务的。在运用时力求准确简洁,避免讲述与课题无关或冗长的历史故事,否则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4.适时性原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要遵循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适时引用,不能滥用乱引。一般来说,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历史知识创造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运用历史知识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在解题时运用历史知识找到切入点或关键点,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5.多样性原则。这里所说的多样性是指运用历史知识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教师既可以通过口头讲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史料、图片、视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历史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理解更加深刻,还能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应遵循一定原则,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吴松.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美)理査·德哈特.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评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地理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地理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地理3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史实历史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新历史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