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让绪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处在知识储备、潜能开发、择业就职、交友恋爱等人生关键时期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冲突频发。开展针对性强、科学而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应对学生心理冲突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探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明确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由过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2]。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容易引发较多心理冲突[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恋爱交友、学业压力、工作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管理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自身的发展变化,终极目的是促进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学生的求知和成长过程本质上是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渗透于个体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表现为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以心理素质为中介的。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活动中对自身的衡量、评价和调控,影响主体人格的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新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可以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的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行为进行認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规教育训练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1)环境适应指导。每学期开学后,学生从四面八方到新学校报到,开启自己人生的重要里程。他们身上背着并不理想的高考成绩、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希冀着通过再一次的出发与努力实现梦想。面对新校区、校舍、同学老师、喜欢或不喜欢的专业……帮助他们尽快克服陌生、拘谨、不信任、不习惯,使自己融入新学校,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4]。
(2)学习心理指导。高职院校专业划分比较细。以我校为例,由过去7家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所以专业类别多。学生并不都是经过充分了解填报录取志愿的,因此入学后经过和别人的交流可能导致专业思想动摇,厌学、退学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学习心理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和稳定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思想。其次,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高职阶段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动机,适应新学校的教学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3)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朋辈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6)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发展变化中始终较好地悦纳自己及培养自信、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等。
(7)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等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专业厌倦、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上网成瘾、攻击行为、偷盗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如偷窥癖、性心理倒错等。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具有巨大潜能,可以储存五十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1000万册)的500倍人。而我们对它的利用却不到10%。作为以学生持续性发展为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5],应该把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利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观念,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6]。
2.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职能
高等学校成立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部门,或独立或分属于学院的某一个职能部门。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老师负责具体业务。是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力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组织系统的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苏志刚.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3]李冬英.浅谈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10).
[4]王娟麗.论高职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总(92).
[5]刘德华,谭叶.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6]赵巍.大学生道德缺失及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