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新
摘要: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教育要求的学生,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挖掘教材 诱发动机 注重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是一种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关注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交往,它更加强调教师和学生精神与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关注个体心理、人格的成长,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抓住教学中的每一次机会,并努力创设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简要地阐述一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注重过程体验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小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过程便能够充实。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导入环节我就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画游戏多媒体课件,米老鼠与唐老鸭滚轮子的画面,米老鼠滚的是轴在中心点的圆形车轮,而唐老鸭滚的是轴不在中心点的圆形车轮。从课件中唐老鸭与米老鼠的对话中,(你的轮子又稳又平,而我的却上下震动呢?)引起了学生内心的深思,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因此,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而加以肯定,让学生从心理上把教师当成朋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把教师当成朋友,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从而喜欢上教师教的这门课。
三、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它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例如,学完比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应用比的知识,按一定的比调配(糖、水、洗涤剂)出自己喜欢的泡泡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比的知识,又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无形中渗透爱生活的教育。
总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教学为载体,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