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蓓丽
摘 要:读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却并不乐观。本文就教师导读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进行阐述反思。
关键词:教师导读 主题阅读 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31-0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教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朱永新
阅读之于中学生而言,其重要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但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水平低的情况,作为一名生源薄弱校的语文教师,我更是感受真切。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摸索尝试,试图改变学生当前阅读的消极局面,逐渐发现教师导读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缘起:私塾先生的启示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上课情形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段文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位私塾老先生的教学片段,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细细琢磨,其间仍有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地方。当时的阅读内容艰涩难懂,学生丝毫不感兴趣也本在情理之中。可是就在寿敬吾老先生抑扬顿挫、如痴如醉的朗读示范下,年少的鲁迅竟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有效的范读为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受到五彩斑斓的语言色彩的感染,最大程度地激发起阅读的欲望。还记得在给学生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时,我选择了其中《秋天的怀念》一文,亲自配乐朗诵,伴随着音乐,文字缓缓流淌入孩子们的心间。一文读罢,无需言语,深受感动的孩子自是捧起书来,读得情意绵绵。
上述的事例让我初尝了师生互读带来的惊喜,随着尝试的继续深入,我渐渐发觉这种教师范读的模式局限性日益明显,学生课余阅读的选择权利被大大剥夺,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师的推荐书目。于是这样并不能改变学生阅读面窄的现状。究竟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既有指导意义又不会替代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呢?
2 尝试:教师导读,打造悦读新空间
教师导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给以正确的指导。结合实际操作,我作如下阐述:
第一,主题导读——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
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我通过设置主题情境,在明确的阅读目的和固定的阅读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主题导读主要是在组织每一次的阅读活动时,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系统的阅读。如确立以“寸草春晖,感恩母爱”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各阅读小组通过网络阅读、图书馆资源查找等方式确定阅读的内容,在课堂上以小组成果展示的模式来分享阅读的收获。在母爱主题的设定下,孩子们寻找、筛选阅读资源,全班5个小组一共阅读了龙应台《目送》、冰心《荷叶母亲》、毕淑敏《回家去的妈妈》、雪利·凯撒《免费》、史铁生《合欢树》《母亲桥》《刻在心肺上的岁月》等几十篇文章,同时又以“读”带动听、说、写,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上,孩子们通过品味动人的故事、讲述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深情朗诵感人文字等一系列活动来展示阅读带给他们的丰富和厚重,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主题导读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既有教师宏观指导,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选择书目的积极性,并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进行系统课外阅读的两大作用。其一是学生在老师有序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然后从课外读物中进行知识积累。如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积累。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的分析,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人物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滋养了学生的精神家园。还有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的积累。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性格迥异,各不相同。通过类似的方法对课外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进行广泛积累,学生的知识面宽广了,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了。其二是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和展示的過程中,让学生把积累的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读促写,以读促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评价导读——促成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个性阅读。
课外阅读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恰当的评价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又有利于保证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见表1)。
本学期我设计了课外阅读记录卡,并将此纳入小组常规评比中,即学生自主选择书目阅读并完成这张记录卡,小组组长和老师双方进行评价,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予以不同分值,计算入小组和个人的评优评先总分之中,并设置阅读之星专项奖励。一学期以来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分外高涨,班级的课外阅读记录卡也是与日俱增。这样的评价方法既重视了对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既注重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又重视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较为全面科学的阅读评价,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指导着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使评价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3 反思:路漫漫求索之
教师导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方天地。在教师的激励、指导下,学生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然而展望前路,依然几多坎坷。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阅读真正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依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话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罗俊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2013(2):108.
[2] 郑自刚.提高学社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3(3):74.
[3] 李平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201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