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莺 黄元君
[摘 要]针对当前“学—做—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我校以“教—学—做”为始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做—学—教”,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做—教”三阶段阶梯式项目教学过程;基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每阶段的教学过程、步骤和要点;最后阐述了阶梯式教学的优点。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阶梯式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111-02
项目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以来自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近些年,项目教学在国内也得到重视。
目前,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与技能的训练,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但是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只采用传统、单一的“学—做—教”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无法接受。这是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将教学方法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项目教学法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位一体”的阶梯式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基于“电子技术”课程提出了 “三位一体”的阶梯式项目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第一阶段 “授以渔”,从传统的“教—学—做”教学模式开始,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教、边做、边学;第二阶段采用追本溯源“做—学—教”的模式,先实践,后探究,做上学,做上教;第三阶段采用自主学习的“学—做—教”模式,依次递进,逐步实现转化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角色。其设计流程与实现功能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教—学—做。考虑到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且接触课程的初期缺乏基本概念和知识结构,且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自学能力的现状,在课程教学初期的前1-2个项目中,宜采用“教—学—做”的模式。
(一)理论知识传授
在课堂上将每个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讲解分析:从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到由元件构成的典型電路的组成和分析计算等内容。
(二)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提供本项目的电路原理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电路的组成、原理以及应用,并分析该电路的测试结果和可能出现的故障等。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讲评,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做出产品,完成测试
指导学生设计布局,完成电路制作,上电调试,按照项目任务要求测试相关数据或波形,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一阶段的整个过程是要让学生明白“分析一个电路要从划分基本单元电路开始,分析单元电路要从了解元件开始”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穿插一些小训练,例如讲解元器件的结构时要介绍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并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动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把学习方法和分析思路教会给学生。
第二阶段:做—学—教。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工科学生,不仅要强调理论,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形成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取1-2个项目,将项目教学设计为先做后学、先做后教的“做—学—教”模式。
(一)主动实践,发现问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先依照教师提供的电路原理图完成布局设计、电路制作、电路调试,按任务要求测试相关数据(波形)等;然后根据动手的过程、测试的结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应用已有的数据或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论证。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工作,发挥小团体的智慧。
(三)教师小结,提炼认知
最后由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评价,和理论知识相映证,总结重点和难点,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的。
整个教学设计是从实践总结理论、追本溯源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论证,培养了学生从实践升华到理论的能力。
第三阶段:学—做—教。这一阶段教学的重点转化为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做辅助的工作。这一教学过程同样通过1-2个项目教学用三个环节来实现。
(一)布置任务,提出问题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组4-6人。教师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到的信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完成任务。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监督、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二)交流探讨,反馈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探讨、分析论证,并对学生的结论作补充、总结,确定合理方案,实施制作。
(三)成果交流,评价改进
学生根据不同成果,相互研究、评价、建议。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取长补短,寻求最佳方案。
这一教学过程是一种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难控制性,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
二、阶梯式教学过程的优点
(一)各阶段重点、任务分明
阶梯式教学过程的各阶段重点、任务明确。第一阶段注重的是教师的陈述性和学生的模仿与理解能力。第二阶段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第三阶段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的渐进式
在阶梯式项目教学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的侧重点是知识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习得阶段。第二阶段,知识开始以应用为主,部分知识仍然是陈述性,部分是针对第一阶段已学的知识做项目,既达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效果,又实现知识结构的重建和改组,加强学生的实操水平和提升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能力。第三阶段是实现学生将知识升华到运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前两个阶段教学的升华,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真正实现。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阶梯式的项目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上融合了合作学习、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在不同阶段有侧重地轮回综合运用,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及其优化组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阶梯式的项目教学,采用了三种教学模式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实施,这种多模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两者相得益彰。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玉芬.高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设计[J].职教论坛,2007.
[2] 蒋述东.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3] 梁伯琦.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 陶双双.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5] 路浩,周新林.数学认知与学习的脑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J].教育学报,2012.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