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模式下教学设计研究

2014-09-26 13:52吴志勇
化学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教学设计

吴志勇

摘要:文章主要探究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设计的模式,对如何进行知识与问题和问题与情境之间的转化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其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知识;问题;情境;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9-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6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问题与情境。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的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从根本上说,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可以增加师生互动,优化课堂生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而问题设计时要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把知识重新进行重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建一情境平台,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他们去经历智力的探险。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材中元素化合物中的很多知识都为陈述性知识,学生记忆较为困难。如果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势必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实行“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设计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针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为研究课题做了有益尝试。

一、知识问题化

学生是问题设计的主体,他们对问题理解和体验受到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定,问题的设计起点就决定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一个最重要的起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那么,问题设计的源泉就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结常常就是引起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众多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它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使其成为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来教师教学设计的“宠儿”。在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很多问题,而问题的选择却体现教学的智慧。 在实践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 SO2与水发生反应了吗,如何设计实验证明?(2)SO2气体分别通入足量的BaCl2和Ba(OH)2溶液中,现象如何?(3)如何设计现象明显的实验证明氯水已被SO2还原?(4)怎样证明使酸性溶液褪色是氧化还原反应,而非漂白作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教学问题设计时候我有如下的思考:

1. 问题的设计应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原则

SO2与水发生反应了吗,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问题一给出,学生就会去思考二氧化硫是否为酸性氧化物,如果为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应该为酸性,要证明酸性,学生就会考虑用指示剂去验证。而中学常见的指示剂为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或者品红试液。这样可以生成常见指示剂的选择相关知识,并且可以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作适当的铺垫。

2. 问题设计应体现认知冲突

SO2气体分别通入足量的BaCl2和Ba(OH)2溶液中,现象如何?一般学生会认为SO2气体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而SO2气体通入足量的BaCl2则看不到白色沉淀。在课堂实验中SO2气体分别通入足量的B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少量的白色沉淀,这与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强烈的冲突,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在这时可以做适当点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也为后面的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埋下伏笔。

3. 问题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动手实验

在设计这四个问题中,选用实验药品常见,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都可以实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筛选与完善,提高学生思维思辨能力和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从生产生活的实际进行问题情境设计

在众多二氧化硫教学情境的设计中,都难以摆脱传统思想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如众所周知的酸雨问题,二氧化硫熏蒸银耳问题,脱皮果蔬中的抗氧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二氧化硫负面的情境,给学生造成二氧化硫十分负面的印象,对学生学习心理会有一定影响。其实,化学在生活中给人们造成危害不是化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对化学认识不够,不合理地利用引起的。为了使学生更加亲切地参与到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中,我特意设计了葡萄酒中微量二氧化硫的作用这样一个情境,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通过资料卡的形式给为什么葡萄酒中要人为添加微量二氧化硫的原因。微量的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有杀菌消毒,抗氧化,保鲜的作用。学生对此情境充满好奇,也对二氧化硫的功过有了辩证的判断。endprint

2. 通过课堂实验进行问题情境设计

化学实验既是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特殊魅力的处女地,又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新教材有关实验栏目的教学有弱化的趋势,教师或以没有实验用品和设备为推托,或以实验探究性高和知识储备不足为借口,或以实验现象不明显和实验条件苛刻为理由,大幅度减少做实验的频率,甚至放弃实验,这种现象有悖于化学教学的学科规律,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益尝试。

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气味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让学生点燃一根火柴,闻一下火柴燃烧产生的烟的气味。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并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联想。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用事先吸有30mL SO2 的注射器吸取15mL的水,振荡,观察注射器的刻度变化。实验完毕后,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器的针尖置于桌面备用。在此实验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测到注射器的刻度变化,从而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究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提供酸性KMnO4溶液;氯水和SO2水溶液,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要求实验为微型实验在点滴板上完成。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毒性,在点滴板上完成微型实验,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对学生伤害,使设计的实验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得到实现。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向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并滴入SO2水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气球密封试管,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现象。此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硫不会溢出污染空气,而且可以反复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总之,在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理念,多设计有效问题,多设计生动情境,努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王军翔.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长龙. 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 化学教育,2004,(12)endprint

2. 通过课堂实验进行问题情境设计

化学实验既是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特殊魅力的处女地,又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新教材有关实验栏目的教学有弱化的趋势,教师或以没有实验用品和设备为推托,或以实验探究性高和知识储备不足为借口,或以实验现象不明显和实验条件苛刻为理由,大幅度减少做实验的频率,甚至放弃实验,这种现象有悖于化学教学的学科规律,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益尝试。

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气味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让学生点燃一根火柴,闻一下火柴燃烧产生的烟的气味。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并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联想。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用事先吸有30mL SO2 的注射器吸取15mL的水,振荡,观察注射器的刻度变化。实验完毕后,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器的针尖置于桌面备用。在此实验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测到注射器的刻度变化,从而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究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提供酸性KMnO4溶液;氯水和SO2水溶液,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要求实验为微型实验在点滴板上完成。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毒性,在点滴板上完成微型实验,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对学生伤害,使设计的实验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得到实现。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向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并滴入SO2水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气球密封试管,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现象。此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硫不会溢出污染空气,而且可以反复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总之,在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理念,多设计有效问题,多设计生动情境,努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王军翔.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长龙. 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 化学教育,2004,(12)endprint

2. 通过课堂实验进行问题情境设计

化学实验既是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特殊魅力的处女地,又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新教材有关实验栏目的教学有弱化的趋势,教师或以没有实验用品和设备为推托,或以实验探究性高和知识储备不足为借口,或以实验现象不明显和实验条件苛刻为理由,大幅度减少做实验的频率,甚至放弃实验,这种现象有悖于化学教学的学科规律,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益尝试。

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气味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让学生点燃一根火柴,闻一下火柴燃烧产生的烟的气味。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并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联想。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用事先吸有30mL SO2 的注射器吸取15mL的水,振荡,观察注射器的刻度变化。实验完毕后,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器的针尖置于桌面备用。在此实验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测到注射器的刻度变化,从而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究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提供酸性KMnO4溶液;氯水和SO2水溶液,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要求实验为微型实验在点滴板上完成。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毒性,在点滴板上完成微型实验,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和对学生伤害,使设计的实验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得到实现。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情境,向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并滴入SO2水溶液,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气球密封试管,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现象。此实验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硫不会溢出污染空气,而且可以反复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总之,在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理念,多设计有效问题,多设计生动情境,努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师生互动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王军翔.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长龙. 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及其创设策略研究[J]. 化学教育,200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知识教学设计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爱与知识的力量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