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25 13:19杭太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杭太宏

[摘要] 本文对合作学习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 引言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仅仅只是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模仿与记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学习才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现状与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地展开“合作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团体意识的同时,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或班级合作的形式,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升教学效果,并将整个团体的成绩作为学生个人成绩的评判标准,从而达到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这种学习方法的实施,关键在于团体内各成员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并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承担其共同的责任,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强化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潜能的发挥.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涉及逻辑、推断、分析以及模型的理解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科课程,而合作学习的展开在客观上就为数学建模提供了方便,不仅利于课堂互动教学的开展,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地参加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学习信心与数学创造的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具体的操作措施,纷纷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其对相关数学问题合作探讨的范围与空间都比较小. 如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了解得不够全面,将其直接演变成诸如数学公式的推导与验证、方程式的解决与验算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无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创造性的发挥;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倡导的是学生间的自主合作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没事可做,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组织合作学习的开展,充分地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不能自由地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地展开合作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合作小组内对责任缺乏明确的分工. 在“合作学习”中,其关键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而且也能明确小组的共同目标,进而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小组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 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对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使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各抒己见,无法形成集体合力,进而造成小组内的两极分化现象,大大地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 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效,居然提前安排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从而直接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价值.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有兴趣之后,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充分利用问题来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学习状态,从而让他们形成与他人的交流与探讨来有效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师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计算方程两根之和与方程两根之积,并让学生与教师比赛,看谁给出的答案最准确、最快. 经过一番较量,不管学生怎样努力,都无法在教师之前将答案说出,对此,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吃惊. 这时,教师就可以乘胜追击地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能快速地算出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呢”,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讨论欲望,进而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 而此时,教师也需密切注视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最终所有学生都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个实践证明了,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开展合作学习,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需对自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让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效果. 一般来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主要承担了组织者、指导者与评价者三种角色,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对这三个角色的扮演时期进行明确地把握,以让学生既能自主地开展“合作学习”,又不会出现盲目合作的情况. 如同样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在前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时,教师就需充分发挥其学习“组织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与小组的合作讨论;而当小组的学生在进行激烈的讨论时,教师需发挥其“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疑问进行适当地指导与点拨,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后期,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需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时,教师所担当的即是“评价者”的角色.

3. 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与目标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普遍较弱,因此为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成效,教师有必要对小组内成员的责任与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 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某一数学问题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需在分组上下工夫,一般每组成员2~4个最为有效,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需有所差异,进而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进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自身的分享意识;其次,分组后,教师需对小组内各成员的责任进行划分,并告知学生整个小组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只注重对个人任务的完成,而忽视整体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需引导小组成员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增加成员间的信息沟通,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对一些数学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若通过合作学习实施教学,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写出两道因式分解的式子:(1)a 2-81;(2)4x3y4-9xy3,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几分钟后,按照上述的分组方法对学生实施分组讨论,并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解题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式子是否还可进行下一步分解. 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对一个因式进行分解,需将其充分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从而将错误直接扼杀在萌芽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体会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从整体上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