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吟诵回归语文课堂

2014-09-25 00:04佟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吟诵高中

[摘 要] 吟诵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艺术,是学习、传播、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当今的语文课堂中的诗歌教学甚是功利,唯分是图,已经背离了诗歌教学的初衷,吟诵这种最本真的阅读方式的回归,会使这一现象有所改变。

[关键词] 吟诵;高中;诗歌教学一、吟诵的定义

吟,声调抑扬顿挫地念;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它是介于朗读和歌唱之间的一种诵读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朗读只能表达语言,吟诵还要表达情调。吟诵又不同于歌唱:歌唱重视遵守曲调,吟诵要依字行腔,并且可以在各地不同的基本曲调之中随意变化。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第一句“明月几时有”的“有”字唱出来的音是“游”,为了遵守曲调唱成了二声;然而,在吟诵中这是错误的,要唱成“有”,三声。可见,吟诵和歌曲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吟诵的意义

作为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诗文吟诵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它一向是传播、普及传统文化和启蒙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历来的诗词创作、修改、鉴赏、口头交流与发表,多在吟诵中进行。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关键

(1)体会诗文的音韵美

汉语多由两个字构成节奏单位,诗词的节奏也多由句中字与词的平仄交互安排和相互押韵所致。汉字四声中,平声是一类,其余三类都是仄声,吟诵时平声长,仄声短,利用句意形成的句式,形成长短相间的节奏。吟诵正是利用汉语这样的特点,将诗文有节奏地展示出来。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也曾有这样的表述:“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朱光潜的感受不仅限于古诗文的吟诵,但也可见吟诵是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的重要性。基于深刻理解的富有感情的吟诵还是表现古诗文音韵美的重要方式。

(2)体会诗文的意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这里的“歌之抑扬”即是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音律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自身的情感亦被激活。

这就正如我们在美食杂志上看到的食物,再诱人也不能得之味;在画作中欣赏到的风景,在美丽也不及亲身经历来得惬意;鉴赏诗文,如果失去了吟诵这一途径,便缺少了亲身体会诗文魅力的机会,古诗文的学习s也变得索然无味,更别提体会诗文的意蕴。

朱自清先生曾说:“现在教师范读文言和旧诗词,都不好意思打起调子,以为那是老古董的玩意儿。其实这是错误的,文言文和旧诗词等,一部分的生命便在调里;不吟诵不能完全知道它们的味儿。”可见,缺少了吟诵的环节,也不能真正体会诗文的“味儿”。

2、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1)提高学习效率

朱熹主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吟诵就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人在吟诵时就是经历了视觉—大脑中枢—发声—听觉中枢—大脑中枢这样一个过程。吟诵经过两次反射,运用多种器官,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学诗要动口。

(2)激发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人类的脑分为左右脑。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埋藏在右脑潜意识中。有最新研究表明:右脑比左脑更早发育,靠图像运转学习回路,是直觉、音乐、图像、艺术的潜意识脑。右脑作为由潜意识运作的大脑,还具有多种“潜意识的能力”,比如,照相记忆能力,即一眼看过、听过的事物可借意象来显现;高速、大量记忆能力;直觉灵敏的创造力 ;反向思维能力等。

吟诵的韵律与节奏正是对右脑的有效开发,当运用吟诵去解读诗句时能有效地激发右脑的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3)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应激水平

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用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躍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的效果。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序》)音乐反映着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情感,也反过来影响着人。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拉近学生与内容的距离。

3、传承文化传统的需要

吟诵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读书人都会吟诵。《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产生于歌唱,以口头创作,并靠口耳相传。但是,一九一二年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下令废止读经后,学习便断绝吟诵之声,至今已有五代。现在诵读古典诗歌的方式是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来自西方话剧腔,用西方的方式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过于可笑?!现在的孩子,张口唱歌便是流行歌曲,启蒙教育就进行双语学习,却分不清中国汉字的阴阳上去,平仄与对仗。如果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不能中断,不能干涸。作为炎黄子孙、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这的文化传承下去。

4、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古人云:“文以载道”。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想要修身,应先学诗,欲立身,必须先学礼,想要成为有文明教养的人格形态,必须先学乐。吟诵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可以使学生于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拥有着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因为这其中熔铸着一个古老民的精魂。我们教学生吟诵古诗文,是用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也是在他们心田撒播做人的良种。让学生从诗文中受到启迪,以致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佟倩,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吟诵高中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