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娜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媒介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网络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随着网络科技的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如何积极地进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们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76-02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HS)] 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逐渐形成的网络环境中,也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环境的理解,学术界当中通常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将此概念划分为两类,一是指互联网科技下的整个社会环境;二是指在网络中所形成的一个社会化的虚拟环境。人们在利用互联网来模拟现实社会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环境当中思考和总结,同时人的思考和总结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最终转变为当代人较为普遍的一种现实生活方式。
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下的网络环境的理解,首先是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网络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才能揭示出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这当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引导人全面健康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还必须意识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一般网民,他们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信息接受者,而是具有自身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群体。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空间性和互动性的特征,依赖于网络当中社交工具平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约束影响,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1]。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比将是两者基本特征的有机组合。掌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在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认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也为进一步创新提供客观依据。
首先是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甚至是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网络环境无疑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不仅在教育环境上,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而且在传播途径上,也打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其次是主体性和匿名性。大学生已不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性地位,而是逐渐转变为双重主体的模式。也就是施教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的主体。而对于匿名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可谓是“双刃剑”,在面对匿名性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可以将自身隐匿于网络之中开展隐形的教育工作。最后是平等性与互动性。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施教者掌握控制权,更多地表现为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平等对待和民主探讨。大学生脱离了这种控制权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看法,从而实现这种平等的互动[2]。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分析[HS)] 首先是我国的高校对于网络环境还是处于观望的态度,并没有积极大胆地尝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施教者的讲道理、举事实的模式予以灌输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通过课堂的形式采用直接交流的方法进行谆谆教诲,这种模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仅获得了高校和施教者的认可,也是整个教育机制的重要途径。但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这种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效果取决于时间、空间的种种因素的有效结合,而且这种施教的过程往往存在机械重复的情况,而网络不仅可以解决时间、空间上的问题,还可以很好地将施教者的劳动果实有效备份,可以使得这一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因此,可以说由于固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习惯的养成,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
其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网络的高速发展步调不相协调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保持着施教者为主导、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关系模式,但网络媒介的产生,使这一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建立在平等性与互动性基础上的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统模式不可媲美的优势,打破这种单一的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除了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有着深刻的影响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也进行了重新配置,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更多的超越书本之外的信息,这样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革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任何具体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中心思想的主导。这同样也适合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高校所面对的是大学生,是一群在接收新知识、新信息方面最快的特殊群体,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首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信息观念上进行更新。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的必然趋势,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实现以一种平等民主探讨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导师”角色[3]。
(二)利用网络渠道多样化的优势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网络当中,更多的创新点并不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而是通过网络这一载体的创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意。在课堂教育当中,网络的渠道多样化就完全体现出来,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渠道予以表达,符合当代大学生喜爱新奇的特点。另外,从整体来看,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撑也为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渠道。其次是充分利用在线交流,教师包括辅导员等在内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行信息的共享及传送等,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endprint
(三)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者所教授的内容能否受到被教育者的关注正在面临着网络“两面性”特点的挑战。在使用网络的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面临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之争夺群众的挑战,其成败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教育内容是否能够吸引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内容。动态所指就是内容的表达方法,静态所指就是内容的质量与数量。其中动态多指教育内容是如何通过网络传播的问题。
1准备充足并且丰富的教育内容
这主要是为了教育内容在数量上的建设,正所谓量变到质变,没有足够的数量,就不可能达到质变。只有足够数量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为被教育者的各种需要进行服务。
所以,目前最为紧急的就是就是要是自己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专题资源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加强内容库、信息库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教育内容的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个界定的问题,哪些属于可以收录的素材内容。其中,应该收录何种教育内容,不应当让教育者来定夺,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确定,这也代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
笔者认为,绝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只重理论而忽略实际,不能仅局限在现有的一些内容上,比如国家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政策性文件、领导人著作等。当前,相关网站上多是这类枯燥生硬的内容,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抽象,降低了其本身的吸引力,也缩小了受教育者范围。如果想要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就应当在坚持主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倡导多样生动的方式方法,应当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大内容。
2开展循序渐进的网络教育课程
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也必须不断变革创新。在课程配置上,可以增开有关网络上文学与使用的课程,充分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充实自己。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尝试与网络文化有关的书籍,也可以推荐大学生观看一些诸如《百家讲坛》一类的栏目,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大学生,使之能够产生新的观点。
3提升师资水平,健全管理制度
古往今来,教育实践都离不开教育中的角色。即使在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的教育也离不开教育目的的确定以及内容的选择、网站的策划等,因此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首要的就是创新管理教育的队伍。教育管理队伍的创新和完善,可以说是网络环境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良好实施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特征的完善网络规章机制,充分地保障网络活动的顺利运行,同样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得有章可循,这位管理者的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基础。让学生知道规章制度的存在,并认真地遵守规章制度,让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辨别网上发表言论以及进行网络活动的界限以及规则所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使教师能在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杜中武,谢新春,段文灵,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和地位作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3):8-9.
[2]张文安.挑战与对策: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89-91.
[3]陈琳.浅析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