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间接言语提高交际能力

2014-09-18 03:07陈丹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

陈丹琰

摘要:间接言语行为和交际能力这两个词都属于语用学范畴。从探讨两者关系着手,分析间接言语的使用情况,就如何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教师可以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引入课堂教学,采用交际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正确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含义;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132-03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普遍特点之一是含蓄,特别是在讲话的时候,要表达什么意图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迂回委婉的方式讲出来。听话人需要细心揣摩,领会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其实,这一现象也并非是中国文化的专利,在西方英语国家,人们也常常用相对比较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内容。为了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仅仅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间接言语行为的普遍存在。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A: Could you tell me the time?

B: Well, the postman has just come to send newspapers.

在上面的这个对话中,A问的是时间,而B确回答说邮递员刚刚来送过报纸。便面看上去B是答非所问。但是如果A和B两者是夫妻关系,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背景知识,那就是邮递员每天早上7点来送报纸,那么B的回答就相当于在告诉A,现在大约7点。这个表面看似不衔接的对话实际上非常连贯顺畅。但前提是A和B享有共同的背景知识,A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B的话。所以说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基于对话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

那么在语言交际时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呢?人们通常都是怎样来表达他们的请求、拒绝和反对的呢?会话含义又是如何产生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些问题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一、基本概念的介绍

1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

就如同司机在开车时需要遵守交通规则,说话人应当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对话双方应尽可能按对方预期的方式进行交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这也就是他所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即:A.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B.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C.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D.方式准则(Manner Maxim)。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相反的是,人们有时还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会话含义”。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其交际目的,把言外之意隐含在话语之中的话语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2],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塞尔提出的。那么说话者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表面说的是一件事,而实际指的又是另一回事。而作为听话者,又是如何明白这一间接言语行为的呢?要解释这一问题,仅仅靠语法能力是不够的。

2交际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经这样来定义“能力”这一词:能力是指一个说本族语的人所具备的使用或理解合乎语法句子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足以让一个人有效地使用语言。为此,美国又一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不仅仅指说出正确句子的能力,还指在适当的场合下使用句子。与之前关注语音、形态、语法、词汇的语法能力相比,交际能力所关注的内容更宽广一些,包括四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毫无疑问地包括了对会话含义的理解。

3间接言语行为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乔姆斯基把每句话的含义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表面含义,另一个是深层次的含义。在间接言语中,说话者说出的只是表面含义,但实际上想传递的是深层次含义,即“会话含义”。只有当听话者领会了会话含义时,他才能做出说话者所期待的反应,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如果听话者不能领会会话含义,他们之间就不能实现有效沟通。因此,交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换句话说,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常生活中间接言语的使用

出于一些原因,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交流变得更为复杂[3]。然而,间接言语的使用并不神秘,而是有章可循的。下面请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请求

人们通常都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提出请求。下面是一个孩子问妈妈要钱的对话。(C=child M=mother)

C: Mum, its a long way from my school to home. And every morning the bus is so crowded.

M: I know. If only we had our own car one day.

C: But, dont you think its more convenient to have a bicycle? If I have one, you can also use it to the supermarket.

M: Yeah, good idea. I see, so you want some money to buy a bicycle. Anyway, you are right, I will give you.

C: Thanks, mum.

在这个对话中,孩子的真正目的是问妈妈要钱。如果他直接开口要钱,他的妈妈可能会找很多理由拒绝他。聪明的孩子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先和妈妈谈论了别的事,交通拥堵、自行车的便利等,然后慢慢进入主题,成功说服他的妈妈掏钱。实际上这是违反了格赖斯的关系准则,会话含义产生了。endprint

2拒绝

出于礼貌,人们常常不会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下面这个对话发生在两个学生考试前。

A: May I borrow your eraser? Ive left mine at home.

B: But I have only one eraser.[4]

根据量的准则,B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A直接发出了请求,但是B找了一个借口来回答。B的回答超过了A所期望的。本着合作原则,B一定是想表达别的意思,他说他只有一块橡皮,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借给A。B用礼貌的方式拒绝了A,这样不会破坏两人的友谊。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它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委婉,更易于被人接受。但前提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要有共同的前知识或经历。

三、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交际教学法

首先,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从而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解释语法规则和教材中的语言点,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和语用知识的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交际失误屡屡发生。此时,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它与传统语言教学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交际教学法强调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设计各种交际情景,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5]。在交际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营造出学生以后可能真正会面临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语言[6]。如在商店购物的情景、问路指路的情景、求职面试的情景等。在情景模拟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是否能传达思想,达成交流目的上,而将语法的正确与否放在其次。但这只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第一步。

2基于上下文的以文化为导向的学习

其次,提高学生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会话含义有很多种形式,但大都源自于语言与上下文的互动。与他人交谈时,应当仔细聆听,主动捕捉会话含义。听话者应该判断说话者是否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准则。如果违反了,就要判断说话者是故意违反的还是无意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前知识来发掘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这里的前知识包括对社会的认识、对特定交际环境的认识、对语言的认知、甚至是对外语文化的认知。因为交际从来都是和文化相联系的。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7]。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学习,对文化的理解有助于语言的学习。有这样一句话:“She gave me the impression of having more teeth, white and large and even, than were necessary for any practical purpose.” 这句话中作者很明显对这位女士的牙做了较多的描述,违反了量的准则,产生了会话含义。句子的内在含义是说这位女士很贪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这句话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对她的牙齿作这么多描述呢?”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会话含义的作用。又例如:“Yesterday, between us was a narrow footpath; today, between us is a broad road; and tomorrow, between us will be an expressway.”事实上,他们之间没有真正路,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双方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同样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这句话的关注,提高他们对会话含义的认知意识[8]。

3练习使用间接言语,让学生作改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制造会话含义。学生们应该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如果想让别人帮忙关窗,可以这么说:

1.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 c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for me, please?

2.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3. I could do without the drought from that window.

4. Its very cold here.

5. Close the window, will you?

从句子结构来看,1、2两句是疑问句,3、4两句是陈述句,第5句是祈使句。这五句话都可能实现目的,但是效果不同。第1、2、5句中,说话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当然听话者可能会拒绝;而3和4两句中运用了会话含义,显得较为委婉。说话者的真正目的能否达到依赖于听话者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五句话的相同处和不同处,然后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角色来选择最合适的句子表达。此外,改述(paraphrase)练习也非常有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句子,让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改写,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先唤起学生对会话含义认知的意识;其次,提高学生的接收性技能,即理解会话含义并能作出正确回应的技能;最后,让学生练习使用间接言语,提高领会会话含义的能力。依照这样几个步骤,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间接言语行为和交际能力这两个词都属于语用学范畴。在文章的前几段内容中,笔者只是简单地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一下,分析了间接言语的使用情况,并就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可以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引入课堂教学,采用交际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习使用正确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Grice, H.P. (1989), or in Cole, P. & Morgan, J. (eds.),1975.

[2]Searle J. “Indirect Speech Acts”, in Cole, P.& Morgan, 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AP, New York,1975.

[3]George Yule.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C.J.Brumfit & K.Johns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6]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Eli H.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谷健飞.运用Grice会话含义理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2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