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09-18 10:39李可意,刘红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李可意,刘红梅

摘要: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应以职业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通过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达到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药物制剂技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5-02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满足市场需要,具有在医药行业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控制第一线工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下面笔者就如何建立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理论课程的体系的建立

对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来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结合本专业社会相应职业岗位需求、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国家及地区药物制剂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与实际应用相对接,注重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的指导,为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1.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高职教育重在职业技能的培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由于基础及学习能力的限制,千篇一律的“讲—授”课方式取得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实施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比赛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将理论课程的基础知识扎实巩固。

2.重视理论基础,教学与未来学生职业结合。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疾病的防治乃至于人的生命。而理论教学直接关系到对生产实践的指导及应用,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应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牢牢掌握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侧重设置相关的课程,同时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化对未来药品生产的影响。

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制药技术类人才

实践教学是实现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很大一部分反映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内容完善、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通过基础实验、集中实践及校企联合等逐步加强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从业能力。

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学生在实验室完成的针对课程知识进行的相应实验。本阶段的实验是针对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学生对课程要求的技能、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训练,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技能性、基础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安排学生练习掌握各种分析检测方法、各种仪器设备和各种剂型机器的使用,为进行综合性的实训打基础。

2.集中实践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应该安排制剂的综合训练内容,能模拟实际制剂过程,具有实际工作的场景。制剂过程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对洁净度有严格要求的场地进行的。对于教学来讲是一个综合实践过程,对于学校而言教学环境与制药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很难对接。因此建议教学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即通过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来实现。①校内GMP模拟实训车间进行试生产。高职教育应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突出技能,这些可通过设立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模拟制药GMP车间来实现。校内实训和现场实习是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集中阶段。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熟悉生产环境,掌握技术要求。在校内建立GMP实习车间,学生可以在校内教学实训中严格按照SOP标准作业程序的要求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的自觉性。②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在进行校内实训的同时,也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有条件的制剂企业建立联系,分组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生产车间进行顶岗实习,合格后,再进行轮岗,以此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从业能力和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及专业人员的讲授可以提高學生对专业技术与技能要求的感性认知,弥补课程与实际生产间的距离,有助于检验和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业还将学生考取岗位证书在教学计划中得以体现。

三、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探讨

就我国而言,高职教育是由于其应用性、技能型培养目标切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大量和迫切需求而崛起和快速发展的,但目前普遍实施的“本科压缩+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满足不了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果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较大偏差。笔者以为“校企结合”、“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变现状的有效方法。

1.“请进来”。把优秀企业引进高职院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到学校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建设,全程监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利用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实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与学校实践训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对接。同时企业专家还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校内实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战性;宣传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营造校企融合文化氛围,达到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2.“走出去”。学校的实践空间和设施毕竟有限,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学生就要走出去,参与到企业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实践及教学基地问题,保证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接触到生产一线,接触到大型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定期安排学校教师赴企业调研和住厂锻炼,和学生一起接触企业,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科研,实现产、学、研结合。

3.互动合作,互利互惠,互利共赢。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互利互惠”是与企业长期合作的保证。学校如何与企业合作达到“共赢”,优势互补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要了解人才需求动向和所需知识范畴,与时俱进地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同时企业也要协助学校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并在合作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选择所需人才。也就是说,将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捆在一起”达到良性循环,方能够真正有效地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关系。

高职药物制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到一线工作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构建一个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套科学的培养模式,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董双涛,李宝霞,刘林凤,李榆梅.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60.

[2]徐宁宁.药物制剂技术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4):19.

[3]张鉴.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途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学报,2010,9(2):1-2.

基金项目:北京市财政专项——专业建设经费(PXM2014_014209_07_000008)。

通讯作者:刘红梅。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