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14-09-18 22:20张蓓,王心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紧迫性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张蓓,王心刚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简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并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及其发展现状,结合以往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迫性;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44-02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紧迫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型创业意识、思维、能力以及优良创业品质、环境认知、实践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上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2014预计将达到727万,创造新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之最,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考验。部分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规避就业问题,但这并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迅速蓬勃发展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因此,大学生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主体,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岗位结构与毕业生专业技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它可以吸纳部分高校人才,但也意味着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将与社会岗位失之交臂。因此,自主创业无疑就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最优方案。如何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坚实的创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驾护航,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成为高等教育急需关注与解决的十分紧迫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有效举措。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必然要求。上世纪末,以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为先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渐次拉开帷幕,部分高校开始以设立学分、举办创业大赛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要求并建立相关研究计划,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有效途径。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于2002年确立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初始阶段,教育模式仍然以课堂教授为主,并辅以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和创业计划等实践活动。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培养目标评定标准不统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弱、培养环境不理想、培养模式不成熟、监管制度不完善等缺陷。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改革培养理念,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价值取向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找到一份福利待遇优厚、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自主创业意识较弱,甚至完全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相关调查表明,试点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强于非试点院校,并且毕业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比例明显高于非试点院校。因此,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首先必须改革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并开展创业教育,逐步构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及创业支持体系,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价值观取向以及自主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校内,仅毕业实习时学生有机会粗浅接触到社会工作环境,平时难有机会直面社会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投身社会大环境难免心存恐惧,更不要说冒风险自主创业了。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期望过高、实践能力较差、自卑心理等问题,心理素质较差,无法适应社会创业现实需求。因此,高校改革培养理念,积极转变和更新就业指导思路,把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及实践指导纳入其内,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十分必要。

培养理念的改革必须以相应培养体系的构建为支撑。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经费、政策支持,探索开展创业教育的各种有效形式,主动寻求适合的培养途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动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建设,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创业宣传力度,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取向和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是舒缓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不应被动的把它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展开。创新创业对创业主体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对其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是一项考验,可以有效促进创业主体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锻炼他们的受挫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2.提升教师创业素质,培养“双师型”创新创业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创新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教师创业素养与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国外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国家,诸如美国、德国,都设有专门的创业学首席教授职位,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处于理论构架初期,缺乏完整、完善的教学体系,甚至部分高校还完全处于空白阶段。因此,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度,创建一支具有高水平创业素质、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稳定性较强的师资队伍是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双师型”创新创业导师是符合我国目前创业教育实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创业教育是一门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它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有较高要求,更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积淀远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创业模拟活动、成功创业案例分析、国外高校创业教育考察、开展创业教育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丰富其创业经验、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指导能力,提高其对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有效资源,设立创业教育导师兼职岗位,聘用社会上相关领域既有丰富创业经验又有一定程度学术背景的成功创业家参与校内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并以讲座或创业导师的形式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建立以校内高素质创业教师主导与校外优质创业资源相结合的长期稳定、有效的“双师型”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3.改革創业教育课程及培养模式,引入个性化案例教学。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仍然以讲授为主,但事实上,创业教育又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的“实践型”课程,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简单抄袭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在创业教育中引入个性化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兼顾实践的有效培养模式。个性化教学案例需要以教师优良的创业素养和敏锐的创业思维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引入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典型、个性化创业案例展开讨论、研究,并适时穿插模拟案例训练,设立专门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提高训练的实时可控性、指导针对性,启发大学生发散思维,形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延容.创业学:学科定位及其架构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8):6.

[2]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猜你喜欢
紧迫性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薪”局待解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开展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紧迫性与制约因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