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课反思初中历史教学

2014-09-17 04:54钟丽
考试周刊 2014年6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钟丽

摘 要: 初中历史新课改无论是理念、目标、结构还是内容、评价等方面均对传统教育进行了超越,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作者由旁听的一节历史课反思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案例反思

一、教学案例回顾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班级:某市直学校八年级(8)班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和失误分别是什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还未得到纠正,一场更大的错误又来了。

生:文化大革命。

师:你们了解“文革”吗?“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开始的?又有哪些影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生:禁止高考;学生批斗老师;国家开始落后......

板书: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

一、动乱和灾难

师:指导学生思考“乱”在哪里。

生: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师:讲授大串联、破四旧。

板书:停课、停工。

师:什么原因造成动乱和灾难?有没有人阻挡?说明什么?

生:毛泽东的错误决定。没有人阻挡。民主被破坏。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推動?

板书: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师:对于林彪、江青的行为,有没有人抵制?这个事件被称做什么?

生:有,“二月逆流”。

板书:“二月逆流”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2.四五运动

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师:简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江青集团压制人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师:简述四五运动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强调粉碎“四人帮”后,周总理主持工作。(口误?)

板书:三、影响

师:从经济、教育、民主法制等角度讲述“文革”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卡” 的“上山下乡”。

师:以后能否再发生“文革”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做?

生:不能。要有民主法制。

师:总结影响和教训。

(二)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后反思

《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优点: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学生集体阅读、课中问题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语言简练,具有亲和力。不足:教师提问速度过快,频率过高,学生无思考时间;教学重难点没有得到较好的突破;仍属于传统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缺乏合作探究,情感教育缺乏渗透。具体分析并发现导致不足的原因包括:

(一)对学情了解不足。

1.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缺乏了解。由于“文革”这一历史事件本身非常复杂,十几岁的孩子很难深刻把握“文革”发动的原因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而很难理解“文革”中的种种怪现象。例如,本节课教师板书竟然把教材标题中“文化大革命”的双引号省略,写成了文化大革命。教材中采用双引号标题是为了凸显“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革命,而是一次倒退、动乱。教师本可以抓住标题,启发学生思维,但是教师忽视甚至弄错了这个问题。从“文革”发动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看,教师没有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弱,但对历史课普遍兴趣较高,尤其对感性知识具有强烈兴趣,学习历史课的时候较少带有功利性心态。因此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增加感性材料,如历史图片、故事等,少一些理论解释,在学生理解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理论点拨,则教学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2.对当前学生的需求掌握不足。初中学生对社会时政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据调查,对国事漠不关心是这几年学生存在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于“文革”这样的历史事件知之甚少,能说出江青是男是女的学生没有几个。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先对知识感兴趣,结合当今时事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热点,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兴趣中把握古今中外历史的联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的。从这一点看,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只为了教知识,而要反思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1.历史知识具有多元性、可拓展性,在课堂教学上刻意求同,阻止学生争论就会犯教学武断的错误。本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反应比较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求同,应该鼓励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2.历史教师应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渊博的历史专业知识、触类旁通的相关学科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同时要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历史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式,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反思教学,创造自我境界。教师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同事、自我等方面的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教学资源不足。

1.初中历史教师负担重,不利于教学创新。本节课教师身为班主任,并担任八、九两个年级共8个班的历史教学。教学任务量重,没有充足的精力备课,更别说及时反思教学、进行教学创新了。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

2.“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标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其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较远的距离,因此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相对于教学改革而言,教辅建设显得滞后。笔者观察本节课所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音像资料、直观的历史人物图像、历史地图理解历史。

(四)社会大环境、气候有待加强。

作为人文学科“龙头老大”的历史学科仍受忽视,“史学无用论”还很有市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未被充分发掘,素质教育改革不深入,课程改革落实不到位,中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思维”普遍存在,且个别地区还有升温趋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全社会大环境、气候的支持,需要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