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旺胜
摘 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基于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文所探讨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是基于我校多年来的有益探索,既有刚性的制度,又不乏柔性的激励,更关注不断地跟进与监管。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课堂 学习习惯 优化与跟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作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难以养成。学生活泼好动,时常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碰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合作探究,总是拉大嗓门:“老师,我的计算机坏了……”、“老师,这个怎么弄……”。当遇到操作或者听讲无味时,有的学生一个劲的敲打鼠标,有的干脆将键盘当作钢琴,以声音引起别人注意为乐事。由此带来的无疑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既影响了课堂教学也影响孩子们终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
1 审视学生不良习惯背后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接触计算机机会少,课上容易兴奋过度
对我所任教的部分班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76位调查对象家庭中计算机的拥有率为32%,而我经朋友帮助对城区某小学部分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182名学生家庭中计算机的拥有率达93%。显而易见,不少农村小学生唯一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就只有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了。而学生通过生活中(如动画片、书籍等)外在渠道的描述,认为计算机是很神奇的东西,它无所不能。所以,在这唯一能接触计算机的信息课上,学生往往按捺不住兴奋和探索。这样的兴奋让学生处于紧张、亢奋状态。
1.2 信息技术课课时有限,不利于习惯形成
学生在学校里能上到信息技术课,但无奈的是一星期只有一节。这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珍贵的40分钟,无疑刺激着每位学生的神经。无法按捺住兴奋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过度兴奋却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习惯的养成有延续性和连贯性,一周一节的课堂教学,很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这星期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到下星期才来上课,学生可能早就忘了。 1.3 信息技术教师对习惯培养心存随意
对于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学生如“流水的兵”,走了一班,来的是其他的班。一定程度上感觉习惯培养没有可行性。而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语、数、英科上,忽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管理上的探讨与思考。
2 结合农村与学生实际有效管理教学
2.1 制度上墙,增加机房开放机会
学校的机房,除了上课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紧闭的。既然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少,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计算机、了解计算机,从而降低课堂上学生看到计算机的兴奋度。
我们信息组在征得学校同意后,建立了机房开放制度。该项策略的实施过程如下:我们召开了所有任教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全体班主任教师的会议,在征得所有任课教师同意后,讨论了“开放机房的制度”,并一一进行了落实。
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让学校的资源更大化地发挥作用。同时,也用这样的制度去激励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2 制度下墙,监管与激励结合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机房的管理制度,但如果抓实,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就需要每位教师长抓不懈。信息技术教学要在计算机室进行,对于学生来计算机室上课,我制定了一些日常课堂常规的措施,如课前的常规要求:①在楼道里保持有秩序、安静;②不带零食、水瓶进机房;③不经教师批准不带软盘、光盘、U盘、耳机、mp3、mp4等进机房;④不经教师批准不能玩游戏、不得大声喧哗、推闹。
课后的常规要求:①正确步骤关机;②各自放好凳子、键盘、鼠标等,轻步离开教室。
以上日常课堂常规的实施一方面通过上墙公布,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有耐心地、持之以恒地要求,再次是与信息技术币挂钩,课堂常规好的学生,奖励信息技术币。从实践情况来看,第三个方法是最有效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币的渴望很明显,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2.3 投其所好,顺天性有效转移兴趣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对计算机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城市孩子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网络游戏成瘾,要么在家偷偷玩,要么去外面的网吧。而农村孩子就少了这点担心,家里没计算机,外面也没网吧,几乎没有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性。所以我经常会安排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奖赏”几分钟让学生高兴地玩个够,上上网,玩玩联机的打字游戏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但凡安排游戏时间的班级总会比那些没有安排游戏时间的班级学生能更快更加积极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会更加有效,这样的班级在学习习惯上也明显好些。
2.4 了解学生,以启发与暗示式教育为主
小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样是错误的。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教师需要的不是当场批评,最好是通过启发式引导与有效地暗示来纠正。
如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一班中有一学生,课前带着磁铁进了机房,上课时偷偷拿着玩,偶然间碰到了显示器,导致显示器变成了花屏。当时我十分生气,由于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我并没有马上责备他。在学生自由操作时,我把他叫来,问他知道计算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显然他胆战心惊,并不知道原委。在我告诉他磁铁会让显示器产生磁化,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后,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我顺势告诉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不能带进课堂,并交给他一个任务,监督全班同学,有没有带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进课堂,及时报告教师。从那以后,他课上异常认真,我交待的任务他也非常用心地在做。
师生之间追求的是一份心灵的默契,教师小心地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定会在犯规后努力维护教师的教学需求,以教师期望的行为来体现对教师的尊重。endprint
2.5 示范引导,一开始就不折不扣地执行
“凡事开头难”,养成就是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还要给他们做样子,给他们可学习的榜样。例如,要求学生安静快速地排好队伍去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总是提早到教室,上课铃一响,教师就像学生一样安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学生看见了教师的做法,不用说,也会跟着一起做。要求学生不得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进教室,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免得出现干扰。因为教师的一个动作比说教上百次、千次要强得多。
单单提出要求、做出示范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训练、反复检查,如训练学生又快又静地启动计算机时,教师示范以后,反复地进行训练,个个过关。不行的,我们还会适当地把个别学生留下来,利用课间的时间强化训练,当然这是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
有一项研究表明,养成一项好习惯至少要重复强调22次,研究是否属于真理另当别论,但好习惯的形成跟人的遗忘规律一样,一开始一定要强化与巩固,等习惯养成后,只要适度提醒就水到渠成了。
3 几点后续思考
3.1 习惯培养的艰巨性与持久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漫长的过程,要初步培养学生优良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习惯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教师务必在每堂课里都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至于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教学中,如何巩固学生的优良习惯,还要继续深入思考。
3.2 师资不足的瓶颈与困难
农村小学目前的信息技术乃至其他小学科类专职教师的缺乏是学科发展与学科研究的重要障碍,此次我的研究实施也遇到这样的障碍,这也是全体教育人需要关注的问题。另外,兼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同步在不同课上注重学习的习惯培养,使得良好习惯在不同课堂上都呈现出来。
3.3 后期评价的完善与优化
我们还发现在这个问题的背景下,如何跟进与此相当的“学习习惯”的评价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一份试卷或电子答题无法检测他们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将继续实践这份研究并努力深入和完善,以达到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目的。
“习惯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在当下不少地区和学校还是以分数来论英雄的大背景下,我们强调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基于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本文所探讨的学习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既有刚性的制度,又不乏柔性的激励,更关注不断地跟进与监管,全部基于我校多年来的有益探索。相信只要不断坚持和优化本方案,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技术素养可以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享用终身。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浙江 绍兴 312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