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增林
〔关键词〕 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118—01
物理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演示实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易接受,极感兴趣。因此,教学时,紧扣教学内容,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物理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有人形象地这样比喻:一栋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工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链状结构。演示实验也是如此,它好比那栋“华丽的大楼”,能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物理概念大都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所以仅凭借直观感知和口头描述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的初中学生而言,教师只有通过相关的演示实验,才能使他们直接观察到具有本质特征的实验现象,进而产生疑惑,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述“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原本在圆底烧瓶中沸腾的水,不继续加热就不再继续沸腾了。此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反转过来,用冷水浇注烧瓶底,水又沸腾起来了。学生对此现象感到十分好奇,急于知道为什么,进而自主进行新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进而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力的概念”时,用手压物体,压物体的同时手也感到了压力,把物体放在桌面,桌面代替手,学生就会得出异物同理的相同概念。用手把弹簧拉长,在弹簧下挂物体也可把弹簧拉长,这样引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
四、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他们通过科学探究主动发现并获取知识。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