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娟
〔关键词〕 课堂教学;思考;本来面目;课堂环境;
人品;修炼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6—0040—01
提起“课堂”二字,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眼里不失是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但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教师和学生十分有必要再次“老调重弹”。因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再次去审视我们的课堂时,就会吃惊地发现它存在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教师霸占课堂,学生厌学情绪强烈、学习主动性差,被教师“推着走、逼着学”。下面,笔者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还“教”和“学”的本来面目
1.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的“教”本应发生在学生的“学”之后,是先学后教。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在教师“教”之前的“学”,出现以“教代学”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依赖性。他们“非教不学”,教师教什么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知识。自学、探索、创新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话。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教是学的手段之一,不是唯一。知识是无止境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学生却要在一生中用到很多知识和技能,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可见,教是学的手段之一,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学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1. 物质基础。教师在上课前要把好预习这一关,在课前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提前呈现给学生,并说明具体的预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提前以“独学”、“对学”、“群学”为主要手段进行预习。这样就可以缩短学和教之间的距离,也就为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精神基础。在课堂上不能随便批评学生,相反要给学生以支持、赞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个性地、自由地学习。同时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个性的张扬,把学生自己能做的都交给学生,让他们为自己的课堂做主,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快乐、感受成功、品味精彩,这样就具备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基础,从而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就会出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
三、 修炼学生的人品
所谓人品,就是有正确的价值观,有顽强的意志和品质,能吃苦,有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有爱心等。只有忠实地履行了做人的准则,有了较高的做人品位,学生才能承担社会的重任。短暂影响学生的是知识,长久影响学生的是学习,终生影响学生的是人品,因而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而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被教所限制、支配和束缚,所以学生都表现为: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和盲目服从,没有一点儿个性可言。同时我们的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全部,只在乎学习,而不关注社会和生活,因而总会感到生活的单调和学习的枯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并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由此爱上学习。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那就是先要从学生的人品修炼开始,在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真挚情感。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自然会爱学习,学习当然不会再枯燥。这样师生在课堂中就会有充分、高效的互动,那么教与学的关系就会和谐、统一,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必会得到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