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梅
德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
情、知、行是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激“情”、导“知”,又练“行”,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情——亲身体验 萌发情感
德育教育不是直接向孩子传授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情”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打开幼儿心灵的启动器,对此,我们通过创设德育的教育情境,对孩子们进行积极感化,让他们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情感自然也就会生成。如可以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一起体验其中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也培养了他们为别人的成功而喜悦的健康心理。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地震灾区的录像,引导孩子关心灾区的小朋友,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类似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还可以端正孩子们的情感认知,为他们优良品质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品德教育是在幼儿亲身体验和情感感受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教育,它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同时还以其自身的独特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知——直接感知 强化意识
良好品德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独生子,不是他们“不懂事”,不是他们的认知“迟钝”,而是传统的德育说教行不通。只有“知之深,爱之切”,着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知道良好的品德是什么,要想树立良好的品德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唤醒他们的意识,进而强化他们的认知。
在社会活动中,我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让他们尝试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使他们产生呵护这些弱小生灵的想法,体验到付出的快乐。另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食堂、工厂、邮局等,让幼儿了解劳动者的辛苦,学会尊重劳动者。
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只是说教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刻关心幼儿,如晨间时热情招呼,以抚摸额头、拉拉小手的亲热方式欢迎他们入园;孩子们不开心的时候拥抱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在离园等待时与他们聊聊天;生病时打电话关心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此时孩子们爱的情感已悄悄萌芽,这时要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去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让他们学会做一个感恩的孩子。
三、行——付诸行动 培养品质
有了直接的感知和情感的萌发,此刻就要付诸行动,以达到情、知、行合一,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5.12”汶川大地震中,一幼儿园的小女孩竟然不惧余震,能带领小朋友唱国歌,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让我甚为感动,我们深刻地体悟到平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要善于抓机会,创设情景,进行道德实践教育。
基于此,首先要从开展自我服务实践入手,让幼儿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储备必备的技能。如今的独生子女,凡事都有家长包办,但为了孩子,也为了社会,必须让幼儿做一些劳动,如打扫卫生、洗玩具、整理学具、自己穿衣、叠被等,让他们学会自理。其次要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如父母生病了,知道照料父母;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外玩耍时要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促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相互渗透,能有效地激發幼儿的道德情感,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行为,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德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者要从情、知、行三方面入手,从不同教育层面抓住教育契机,寻找外界教育对幼儿影响的最佳切入点,最终达到情、知、行在德育工作中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四川内江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