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问题及思考

2014-09-09 00:29樊森林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家长

樊森林

一、学校德育的尴尬

1.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支持。一次,笔者在吃早饭的过程中听到了一对父子的对话,孩子焦急地催促父亲快点吃早饭,吃完后送他去学校,而孩子的父亲慢腾腾地对孩子说:“急什么,迟到一会怎么啦!”这个事例中的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在守时和承担责任等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样的家长可能是少数,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部分家长和孩子再也不像以前把学校看成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地方了,学校德育在得不到家长支持的情况下会举步维艰。

2.应试教育的制约。考试是社會选拔人才的一个较公平的手段,但由于人们对考试和人才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因此,无论是社会、家长都极其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因此,教师也比以往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可能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无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德育为先”,甚至在紧抓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一不小心学生就会走到教师的对立面上,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任何教育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效果也肯定是微乎其微的。

3.学校对学生犯错违纪缺乏有效的惩罚手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也在日益提高,作为惩罚学生手段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也远离学校,但同时似乎一些合理的惩罚手段也统统不能使用了,甚至连学校和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都要小心翼翼。的确,在处理学生犯错违纪时应本着教育为主的方针,但并不是说就不能有任何惩罚措施了,尤其是学生犯原则性错误的时候,更应该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笔者并不支持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手段,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和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违纪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育成为老生常谈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会大大降低,反而助长了学生违反道德和违反纪律的气焰。

二、家庭德育的滞后

家庭教育对学生而言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由于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的教育对子女来说是其他教育不能也无法替代的。但当前初中生的家庭德育严重滞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今初中生的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因此,这些父母在对子女的德育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父母由于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文化程度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无一例外地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相对忽视了子女的德育,这就导致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道德品质方面差强人意;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缺乏一些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耐性的,却没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能力,只能是一味地唠叨,这种简单的唠叨更可能引起目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厌烦,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一些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但达不到教育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暴力处理事情的错误思想。

对孩子的溺爱谋杀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前些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报道:由于家庭的溺爱,一个孩子在犯错误后被老师轻轻地质问了一下后,竟然一整天躲在了教室的电视机柜后不出来,该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见一斑。现在,很多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给孩子更多的爱无可厚非,但目前很多家庭对孩子溺爱的情况相当严重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结果是很多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丝感恩的心理,更有甚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这些孩子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留守初中生缺乏家庭道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向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初中生也就在农村学校占有了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家长和他们的交流是相当少的,也就谈不上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了。这些孩子缺乏父母教育和监管,极容易误入歧途。

三、社会德育的影响

1.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许就发生在我们初中生的身边,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心理仍不成熟,很容易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养成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2.部分媒体的不良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和电脑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必不可少的娱乐设施。娱乐频道和娱乐新闻是大多数初中生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一些青春偶像剧没有对初中生起到励志作用,反而其中的某些情节使初中生无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初中生追星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一些明星的绯闻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初中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总之,初中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品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要切实加强初中生品德教育,就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全社会共同为初中生德育做出贡献,教师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尽管,教师已不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但仍然是学生较尊重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高低影响着学生能否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负面现象,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负面现象给社会、给他人以及给学生自己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第一,教师应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到德育对孩子重要性,要使家长明白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道德素养,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第二,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去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出相应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教师应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为家长教育孩子出谋划策。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学生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原则性错误,教师应拿出一个具体的处罚措施,也可以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制定一个标准和措施,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

5.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果仍然墨守成规,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话,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在大压力下走到教师的对立面上来,如果学生对教师采取不合作态度的话,对学生的德育甚至是教育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做到真正去热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感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与教师真正的贴心,那么教师也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继述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家长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