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九军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吗?——所有的孩子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连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所见一般,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束缚。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遵守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
一、开放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劳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开放性的成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时,我利用课件形象逼真地展示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底游动的情景。并将画面静止,让孩子们想象小鱼在水中玩耍的样子,然后让他们回答。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非常兴奋,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开放式教学要体现过程的动态性
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适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需求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如在教学“识字1”时,初读完词串后,我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词语的理解上,而是把用于准备巩固时才出示的课件提前用电脑分步展示。“春风吹过,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小燕子飞来了,小青蛙从冬眠中醒来了。小雨轻轻地下,小朋友都来植树种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春天来临时植物、动物和大自然的变化,感知春天的美好,由于课件画面美好、情境真实、学生也熟悉,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不应局限于课内,还应向课外延伸。课堂上,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我就引导学生做课外调查。这样,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后,他们的学习就会自觉地由课内转到课外。如教学“小小的船”、“明天见”等课文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安排他们在课后查资料,并且进行交流。这样既控制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三、开放式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作为人的个性特征,是人的一种潜能和特性。因而我认为小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提出疑问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因此应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发问的习惯。我认为可以放开思路,把所提出的问题列出来,然后再整理和选择。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在初读完课文后安排学生提问。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问题很奇特如“什么是小小的船?”“什么是弯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小小的船儿为什么两头尖?”……问题虽然很多很碎,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学生在思考。对于问题,我并没有急于回答,只是重述或明确该问题,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来回答,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对这个问题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你还有其他想法吗?”,让他们通过联想的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平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哪怕结果并不完美。联想是解决问题一种较有创造性的方法。它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比如由黑想到白,由1997想到香港回归,这些都是各种形式的联想,通过联想可以把各种信息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舟”这个字时,引导学生看实物模型进行联想,并且边板书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字。让学生将其进行形象的比喻:第一笔撇是船头,第二三笔是船身,第四笔长横是船桨,最后两点是乘舟的人。于是我将他们的联想连起来编成顺口溜:“船头尖尖,船身弯弯,船桨长长,两人晃晃。”虽然这种方法还有待推敲,但学生迈出了这一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觉得,面对活泼好動的低年级学生,若能恰当地运用开放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他们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城东镇延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