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VC转向NVC

2014-09-09 17:50刘鶄施曼韦倩青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

刘鶄 施曼 韦倩青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全球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我国代工企业通过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沿海地区形成了相当规模产业集群。然而,我国代工企业长期被限制在国际生产体系之外,从事低技术的生产制造模块,并且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禀赋和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难以打破上游企业的技术封锁,实现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升级。所以文章将视角由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价值链(NVC),基于雁形模式理论提出了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新路径,最终可实现代工企业产业升级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GVC;NVC;产业升级;雁行模式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成本优势与规模报酬,采用国际分工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于是发展中国家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跨国公司代工企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扶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代工厂。然而,跨国公司在华代工企业目前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者,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力,能源等成本不断上升,同时面对着来自其他发达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我国作为“世界代工厂”的优势正逐步丧失。于是我国东部沿海代工企业如何突破价值链上游企业封锁,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东部企业以低端代工者嵌入全球价值链,促使我国中西部地区成为了企业原材料以及人力资源的提供地,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偏离了我国“东部先发展,然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目的。但是,这一经济发展现状同时也可以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代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于是本文将视角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价值链,通过东部代工企业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理论上可以实现代工企业产业升级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 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

1. GVC视角下产业升级研究现状。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全球价值链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价值链理论。1999年,美国杜克大学Gereffi教授首先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随后为了弱化商品这一词造成的局限,强调链条上企业相对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重要性,21世纪初期,Gereffi教授提出将全球商品链改称为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短短几十年内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价值链升级是指由于企业能力的提高使得厂商能够从事价值链中附加价值高的经济活动,从而获得更多收入。关于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有:Humphrey和Schmitz(2002)以企业为中心,将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分为四个方面: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Gereffi(2000)认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发达国家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的契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或者构建基于自身优势战略环节的价值链;Sturgeon(200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具体途径:一是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升级,二是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三是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双向升级组合。

2. NVC视角下产业升级研究现状。国内价值链(NVC)是指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组装、物流、分销渠道、品牌等整个价值链全部或大部分由国内企业完成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国内学者关于国内价值链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有:梯度转移理论认为,中国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梯度,经济发展应该从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刘志彪(2007)提出中国代工者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为国内市场的利用,主导企业与主企业领导型NVC的培育,我国代工企业升级需“决胜于国内, 决战于国外”,通过构建成功的NVC来达到GVC产业升级的目的;张少军(2013)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从链条之间的竞争入手,提出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大国优势和在位优势,以延长全球价值链在国内的环节,从而培育其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关联对接,这样才有可能为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分工基础;王晓萍(2013)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以网络嵌入理论为基础提出本土代工企业在 GVC/NVC双重网络中可通过价值创造活动获取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实现企业动态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三、 基于雁形模式的中国沿海代工企业产业升级新路径的构建

1. 雁形模式。雁形模式(Flying Geese Pattern)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于1932年根据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实提出,是指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在传统的雁行模式理论中,将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分为三类,即雁首、雁翼和雁尾:其中,雁首指的是拥有核心技术与先进经济发展的日本,它的主要作用的是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促进市场吸收和传统产业的转移,从而达到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目的;雁翼是承接雁首的国家,主要指的是亚洲“四小龙”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它们主要利用日本的资金、以及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市场来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雁尾指的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东盟地区,没有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该地区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样就完成了产业的“雁行模式”。在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主要指发展中国家把从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引进技术生产的商品,进一步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本文的研究将雁行模式理论进行了延伸,将我国东部沿海代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类比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代工企业在长期为跨国公司进行加工生产过程中取得了部分技术优势与管理经验,使得代工企业相较与一般国内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足以使得代工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上游企业的垄断实行产业升级。在这种情形下,我国东部代工企业可以将视角从GVC转向NVC,构建一个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即依托代工获得的产业优势向价值量高端攀升,将现有的加工生产模块向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更为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东部沿海代工企业可以占据价值链的上游,获取微笑曲线的上端利益。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最后达到双赢的局面。

2. 沿海代工企业产业升级新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本文以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代表,以珠三角地区服装代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代工企业产业升级新路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优势(Strength)。政策优势。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要高端化,要践行这一要求,就需要将服装纺织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所以说,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是代工企业自身的探索,更加是政策引导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和税收支持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的个性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也为中部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河南省也正在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以吸引纺织服装业转移。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市场联盟理事会成员共同出资委托银行为各省、市中小服装企业提供经营资金贷款,以便为入驻河南省的企业、商户提供更多便利。

资源优势。河南省地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基础。此外,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典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聚集。而河南作为我国人口数第一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较珠三角地区而言,河南地区的工资更加低廉,有助于企业有效地降低劳动力成本。

交通区位优势。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位处我国中东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目前已建成包含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结合的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道路运输上起到了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作用。纺织服装产业的运输路径主要为铁路和公路。目前河南省建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包含有京广、京九等9条铁路干线经过。并且截至2011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4.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7.9公里/百平方公里。河南省有力的地理位置以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纺织服装产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优势。河南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而纺织服装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世界著名的服装之都,均是以本国独具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基础。河南可以利用其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争取早日打造成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之都。

技术优势。珠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代工企业在长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时实践过程中,通过价值链上有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自身的学习,在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整合实力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其他的小型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所以它们具备了引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于形成的能力。

(2)劣势(Weakness)。产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纺织服装工业底子薄弱,许多服装企业都是近几年出现的,发展相对滞后,并且,现有的服装企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与技术上都不具优势,也难以带动当地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此外,与珠三角地区大城市、超大城市发展成熟,中小城市迅速发展相比,河南省城市发展相对之后,进而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的极化效应以及支撑作用并不显著。

基础设施缺乏。纺织服装企业不仅要纺纱、织布,还必须考虑印染、后整理等一系列加工环节,虽然近几年河南省正在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与沿海纺织服装集群地相比,仍缺乏先进生产设施,劣势十分明显。另外,河南省要承接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转移,还需要配备水、电、污水治理等大型基础设施,故而对政府资金支持的需求十分巨大。

交易成本升高。区域商务成本由两部分组成:即生产制造成本于交易成本。一般来说,二者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至河南省,虽然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但是由于物流距离的增加以及信息传输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交易成本却上升了。

(3)机会(Opportunity)。市场机会。河南单省就有1亿人口,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作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战略意义。此外,相比沿海发达区域和一线发达城市,中东部地区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还不是很成熟,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规模、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一旦这部分市场被打开,必将形成一个持续扩张、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为构建国内价值链提供良好的条件。

政策机会。政府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能够帮助河南省吸引聚集投资,增强产业竞争力。最近几年,河南省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把纺织服装产业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03年以来,郑州市纺织服装业投资额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整个产业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扩张。伴随着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不断增加,河南即将建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获得聚集效应与规模效益。同时,产业转移必然伴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4)威胁(Threat)。思想落后,政府功能不完善。河南省观念较为滞后,信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河南省的流动。同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河南省政府有时会盲目承诺,然而在招商后却难以兑现。同时,河南省在改革开放理念与行政办公效率等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的服务水平、贯彻政策的力度仍需加强。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产业发展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印染行业是纺织行业的用水和排污大户。研究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十分巨大,而印染行业的能源消耗量约占全行业能耗的58.7%。所以,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至河南省,会严重消耗河南省当地的自然资源。此外,纺织服装产业污水排放量大,并且企业领导对于污水治理的意识不强,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目前珠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代工企业订单主要依赖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跨国企业,然而,随着我国珠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代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了招商引资实现发展的目的纷纷提出很多优惠政策,使得近年来很多国外代工企业由转向了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所以河南省在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必须与其他发展中开展激烈的竞争并取得胜利才能成为服装纺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成功构建国内价值链。

四、 结论与启示

总体而言,河南省在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针对目前存在的劣势以及威胁,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改善:首先,进一步加强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第二,重视与纺织服装产业配套的物流设施等的建设,降低交易成本。第三,重视产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河南省的治污能力;第四,完善政府功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与工作效率,专注为企业办实事。

综上所述,本文在沿海代工企业的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中,将视角由全球价值链转向了国内价值链,基于雁形理论提出了由将加工生产环节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升级新路径,并以珠三角地区服装代工企业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分析了新路径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河南省目前虽然仍存在劣势与威胁,但是这些不足完全可以克服,纺织服装产业由珠三角地区转至河南省是确实可行的。由此可推知本文提出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代工企业产业升级的新路径是在理论上是具有可行性的。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沿海地区代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以及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 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 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

2. Humphrey, J.and Schmitz, H.Developing Co- untry Firms in the World Economy: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No.61,2002.

3. Humphrey, J.,Schmitz, H.Chain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Taking Stock.Schmitz, H.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sues of Gov- ernance and Upgrading.Cheltenham: Elgar,2004.

4. Gereffi, G.Shifting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nternet.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1.

5. 胡落燕,蔡海霞.河南省承接现代服装产业转移研究.决策观察,2009,(1).

6.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7,(5).

7. 张少军,刘志彪.国内价值链是否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3,(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畜产品竞争力研究”(项目号:20120612)。

作者简介:刘鶄,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施曼,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韦倩青,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4-06-22。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
依托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实现达州产业升级研究
反向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探析
新兴产业“领跑”中国经济转型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浅析
河北省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