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质量:回顾、评述与展望

2014-09-09 17:15薛有志严子淳杨慧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制度

薛有志 严子淳 杨慧

摘要:文章以制度质量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种视角对近年来该领域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首先,对制度质量的概念界定及相关构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制度质量的测度方法以及相关实证研究做出了详尽的述评;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之后研究提供帮助,使未来研究者能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此领域的理论脉络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论及实证贡献。

关键词:制度质量;制度;文献综述

一、 导言

制度质量指的是制度的质量特性。目前对于制度质量这个构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中性的规范性的定义,这造成每次引用这个定义时,都需要追溯到制度的定义上。而制度质量反映的是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过去对于制度和绩效之间的研究主要是着重于制度的影响机制方面,多集中于制度的有效性及普遍性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且大多停留在对经济、政治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而对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研究甚少。制度质量作为研究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战略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概念的研究和构建应该和投资经营以及发展的环境联系起来,同时制度质量也是跨国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比较的框架,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梳理,在对有关制度质量概念内涵及研究渊源的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证方面介绍了目前制度质量度量方法及数据来源,并从研究渊源的角度对制度质量有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评价,最后在提出现有制度质量研究不足的同时对未来制度质量有关研究的研究趋势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 制度质量内涵界定

1. 制度质量和制度。制度质量与制度的概念不同。制度质量是不是独立于制度的构念,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而质量则反映的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好快程度。在对制度质量这个概念进行研究时,目前的实证研究以及概念构建一般聚焦于对制度质量的程度描述上,即什么是“好制度”、什么是“坏制度”。制度质量在制度在创建时本身固有的特性,然而,制度质量作为一个中性质的概念,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制度参与者适应的适应性都应该包含在质量的涵义之中,而并非一个孤立的概念个体。在描述制度的质量好坏程度方面,常常会引入其他构念。

在对于“好制度”的描述认知上,制度的透明度、可持续性及稳定性是对制度正面的反映。制度透明度是大众获取清晰的准确的关于资本市场、法律系统和政府宏观政策、财政规范、伦理、腐败、习俗和规范等方面正式或非正式信息的方便程度,侧重于制度的被传播、被理解、被知晓的程度。而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则分别侧重于制度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支持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的时间长度,以及制度是否能够保证稳定发展,支持经济稳步发展的能力和长度。而对于“坏制度”的描述认知上,制度波动性、风险以及腐败程度则是对制度质量的负面反映。制度的波动性是对国家发展的波动程度以及其弹性和响应敏感度的反映,针对于投资市场来说,制度风险是对不同制度下投资行为所遇到的不同的风险,包括政府、金融、经济、税收、投机心理、社会信任等收到制度影响的各个方面。腐败程度更多的侧重于官僚主义的质量方面。

2. 制度质量的涵义。不同的因变量造成对于制度质量的定义和取值不同。在金融系统中,制度质量代表了投资者受到保护的程度和创业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外部资源的程度(Herger et al.,2008)。政治社会学认为,制度质量指的是官僚体制,监管权力,法治,腐败和法律系统的集合(Dreher et al.,2000)。好的制度应当包括权力有限的政府,良性的不腐败的官僚机构,能够保护财产权利的法律系统、合理税收和完善的法规(La Porta et al.,1999)。高质量的制度就是完备的、具有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制度体系(邵军和徐康宁,2008)。Beck和Levine(2003)认为,一个良好质量的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产权、合约和投资者还有债权人的权利,并切实提高法律执行效力。Brunetti等人(1997)认为,对于自由的金融市场来说,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包括破产法、内部人员交易管制、定义合同和财产的规则等等。

三、 制度质量的研究视角

1. 理论研究视角。目前,对于制度质量理论研究,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渊源:即经济学方面,政治社会学方面以及公共管理方面。

(1)经济学方面。从经济学方面来看,对于制度质量的讨论诞生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实际上,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核心概念,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的意义不仅打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零交易费用世界,而且它使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新回到交换上来,其逻辑的结果就一是以哈耶克(2003)的真个人主义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孤立的个人主义,一是以布坎南(1964)所说的市场理论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

(2)政治社会学方面。从政治社会学方面来看,制度质量来源于社会学研究中的政府治理研究和腐败分析。Ngendakuriyo(2013)针对的是腐败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提取租金能力和制度的效率越高,公民的监管力度和政府压力越大;政府合作力度越大,公民的监管力度和政府压力越大。Yoshikawa等(2007)以日本为例,按照场域、子场域进行分层和分析,讨论了公司治理究竟应该是收敛性的还是发散性,并将公司治理改革作为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而制度延续性是制度质量的一个方面。

(3)公共管理学方面。从公共管理学方面来看,制度质量的提出源于政府效率与政治风险分析。Olsson(2005)在讨论为什么有些国家持续制度质量低下,而有些国家的制度相似,制度质量平均时提出了一个关于收入水平、贸易、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构模型,认为贸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中,只有地理因素是外生的,其他的是内生的。Child和Yuan(1996)认为制度质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质量被看作为对物权、财产权利的保护,如果保护不足,政治交易的交易成本就高,同时,企业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以及制度对于公司治理的控制程度这两个独立因素亦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对于国家和行业的跨层分析对连接制度质量和企业层面决策研究是一种新的视角启发。

2. 实证研究视角。制度质量作为管理研究的重要桥梁概念,提供了一个可比较的框架,对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战略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以公司战略管理为视角的制度质量实证研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战略管理的研究视角下,制度质量的实证研究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研究问题展开:一是用制度质量预测战略决策,即在跨层研究领域,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比如进行战略决策时的风险偏好,选择模式等;二是制度质量的对于企业制度创业的影响,诸如如何寻找和创造机会,如何确定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以及方式;第三是针对公司层面研究的制度质量的测量,如何从测量以往的制度质量来预测和构建新制度。

涉及到制度质量的实证研究时往往采用面板数据或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制度的内生性的特性对于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制度创业其实就是制度研究中内生性的来源,好的制度能够支持更多创新的,而创新的过程就是创造机会,机会的实现又支持了更高的质量,反过来,坏的、腐败的制度,也会有恶性循环,诸如寻租等行为破坏竞争公平。内生性会造成“滚雪球”效应,而不是仅仅的量子理论式的变化。与制度质量在同一层面的、往往用来对比或者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的概念,比如贸易开放程度、经济水平等。如果要从公司层面来进行制度质量的研究,常用的研究路径是将制度质量作为调节变量,涉及到跨层研究,需要巧妙处理变量,或者是依照现有制度质量的指标体系来测量子制度质量。

四、 制度质量的测度

1. 制度质量的测量角度和方法。现有的制度质量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制度质量作为自变量。由于制度质量是一个宏观方面的概念,这方面研究主要又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因变量为宏观层面的研究,例如制度质量对制度层面的其他概念的影响;另一个是因变量为行业或企业层面的跨层研究,例如制度质量对企业集群、企业行为等的影响。Millar(2005)从跨层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国际商业系统,认为制度导向和商业系统的基础是影响制度透明度自变量,并且重点从商业伦理相关的制度质量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制度透明度相似而有些国家完全不同。Olsson(2005)认为,地理因素,尤其是生物地理性分布是制度质量重要的外生变量,并且地理因素也是影响制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自变量。Herger(2008)从国家层面出发,通过使用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以及一系列他人研究中的数据对文化、制度和贸易这些决定金融发展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将制度质量分为合约制度和掠夺制度两个维度,前者用法律形式主义来测量,后者用对CEO约束来测量。熊锋和黄汉民(2009)同样站在国家层面上,指出制度质量应当从有效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衡量。而影响稳定性的自变量主要是:①利益集团;②政治风险;③理性预期;④政策承诺。

(2)制度质量作为因变量。Alonso等(2013)对于制度质量这个概念的一种深层次讨论,从四个方面衡量了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的好坏,即:静态效率;可信性或合法性;保障性或可靠性;适应性或动态效率。同时,Alonso等人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认为影响制度质量的因素为: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国际化程度、教育水平、税收系统、民族碎片化、法律体系起源、殖民因素、地理因素、自然资源这十项。

(3)制度质量的实证方法。关于制度质量的研究,使用的方法也比较丰富。例如,Robbins(2012)通过一个非递归的因果模型从宏观层面使用了一个内生模型即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对制度质量和普遍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对于大多数关于制度质量的研究都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分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二阶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而Robbins采用结构方程(SEM)模型来研究,是一个创新。一般来说,由于SEM不要求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对于制度质量这样几个测量维度之间相关性较高的构念,使用SEM是较为合适的。

2. 制度质量的测量体系和现有数据来源。对于制度质量的研究早期对集中于定性研究上,对于制度质量的数量测度,近十年才开始出现,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为Kaufmann等人的WGI(全球治理指标),包括六个维度:(1)言论自由与政府责任;(2)政治稳定且无暴力冲突;(3)政府效率;(4)监督质量;(5)法律法规;(6)对腐败的控制。

其次是PRS公司提供的ICRG(全球各国风险指导)指标,指标体系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征收风险、法律法规、拒绝政府契约、政府腐败与官僚机构质量。该公司提供的国家和地区的详尽程度和时间长度,受到很多研究者的肯定,例如Dollar和Krray(2003)的研究。此外,一些与政治学相关的指标也被用于测量制度质量,如La Porta等人(1999)的政府治理质量指标,包括了政府干预,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公共物品的补给,政府规模大小,和政治自由度。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及归纳总结出,目前在进行制度质量进行测度的研究时,一般通过如下渠道来获取较为可信的数据:

(1)世界银行开放数据,目前研究使用的较多的为世界发展指标(WDI)和全球治理指标(WGI)子数据库,及DOING BUSINESS子数据库等。

(2)Daniel Kaufmann为首的学者所进行的治理事件(Governance matters)系列研究,这是WGI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世界银行的子报告。

(3)政治风险指数服务(PRS)的国家风险指数(IC-RG),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00多个国家的数据。

(4)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世界经济自由度调查,是由学者J. Gwartney牵头所做的世界范围调查,包括各项描述制度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尚未完善。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各年度报告,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表达国家和政府在建设制度的投入。

(6)透明国际组织(TI),自1995年以来每年公布全球腐败觉察指数(CPI),这一指数在一些研究中也被用于替代制度质量。

(7)La Porta为首的学者的基于地理位置的治理质量系列研究。

(8)商业环境风险情报(BERI),适合进行面板数据或者时间序列研究。

(9)由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提供的世界自由指数自由之家指数(FHI),以年报的形式提供了包括192个国家和提取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报告。

(10)樊纲等学者统计的1997年~2007年十年间全国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即子制度的层面数据。

五、 现有不足与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度质量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不难发现,现有制度质量的研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以下将从制度质量的理论逻辑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首先,关于制度和制度质量究竟是不是两个独立的构念仍无统一的构念。未来研究制度质量和企业层面的战略选择的关系时,建议从企业对资源或关系的偏好来入手进行理论回顾。

其次,对于制度质量的定量研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测量制度质量的指标贫乏;(2)变量内生性造成的问题;(3)可能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4)可能缺失的变量还没有发现。对于制度质量的测量,现有研究中测量指标的提出尚无扎实的理论根据,并且指标种类众多,无法统一,同时指标的稳定性也有待进一步考究,而且指标不能涵盖制度质量所有的内容。制度质量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最终的测量是否可以进行简单的平均计算,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空白。制度质量的多个维度有不同的权重和方向,是矢量的概念,要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计量经济角度来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关于制度质量的定义、测量等研究都是基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并没有针对中国而制定。并且,制度质量相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未必是均质的,而有可能是不均匀分布的,这种不均匀分布将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质量,未来研究可以用子层面的制度质量的方差函数来表现母层面的制度质量的均匀程度。后续研究应该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深入探讨企业战略选择的标准,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持续的,高质量的制度环境提供有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这对于企业个体乃至整个行业都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Dreher, Axel, Christos Kotsogiannis, Steve McCorriston.How do institutions affect corruption and the shadow economy?.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9,16(6):773-796.

2. Henisz, Witold J.The institutional envir- onment for economic growth.Economics & Politics, 2000,12(1):1-31.

3. 江春,吴小平.制度质量与利率市场化——来自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4):14-19.

4. 潘镇.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中国工业经济,2006,(7):45-52.

5. 邵军,徐康宁.制度质量,外资进入与增长效应,一个跨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8,(7):3-14.

6. 熊锋,黄汉民.贸易政策的制度质量分析——基于制度稳定性视角的研究评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53-59.

7. 张光南,杨子晖.制度,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经济管理,2009,(11):154-16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战略转型路径及其选择研究:以公司治理环境的约束性为视角”(项目号:7137209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业战略转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1JJD63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战略转型模式与实施路径的匹配关系研究”(项目号:12CGL033)。

作者简介:薛有志,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子淳,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博士生;杨慧,香港中文大学大学管理学系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6-17。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