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瑶
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同伴的示范,演示,教育,监督,互动互评等方式进行的互助合作式的学习形式。
如何实现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同伴互助,使学生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几点是笔者在实验教学课堂中所做的探索。
一、合理的学生分组,提高学生互助式学习的有效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来进行实验教学,一般教师在分组时,往往遵循“就近原则”,即坐在一起的两个或四个学生分成一组,这其实是不妥当的。针对不同的实验,合作学习中应选用不同的分组策略和分组方式,这是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从小组的规模上来说,小组成员从2至6人不等,一般不超过6人,以4人为宜。从分组的策略上来说,实验小组中男女同学更可适时搭配,可分为异质组,随机组和兴趣组。
1.异质组
需要全班学生完成相同的实验任务时,比较适合选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此时的互助实验学习主要在小组内部展开,因此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是保证各小组学习效果一致和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前提。小组之间的同质性是指各学习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成员动手能力分布,小组成员人数基本一致,小组内部的成员性别,动手能力,试验技能等可具备差异性,便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小组内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将学生分为四大类型,在每个类型中按数字给各个学生编号,上课前数字编号一样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就形成了每组4人的异质组。学习小组成员确定后,组内共同学习积极讨论,每个学生主要讲一个问题,然后组内交流互助。这样可避免互助小组的活动流于形式或只有个别同学参与的情况。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组内互助学习后,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加以补充修正。
2.随机组
随机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分组方法,这种分组方法无需事先准备,易操作。比较适合组内成员的成绩影响不明显的学习活动。分组时,教师在所需小组的数目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号顺序,随便抽取4~6人一组。也可按其他游戏方式分组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做探究性的“趣味实验”,如“水果电池”“无字天书”等。教师可预设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室或者课后在家中准备实验用品,然后一起实验讨论。在这样的组内互助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由于这种分组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的特征,很有可能将平时较少合作的学生分到一组中,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给学生不同的角色体验机会,增加学生的适应性。
3.兴趣组
兴趣组是根据学生兴趣,自由组合的分组方法。按兴趣分组,比较适合既定题目下的探究活动。如高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定研究课题,然后教师预先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如①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和组长;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③课题讨论与交流;④具体实施研究方案;⑤中期交流;⑥整理和分析资料;⑦形成研究成果。这种在兴趣的引领下,小组互助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喜欢,而且是有效的额,同事根据兴趣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成员进行分析,对整体实力较弱的小组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二、合理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互助式学习的能动性
罗杰·约翰逊和戴维·约翰逊在比较互助学习的班级和独立学习的班级后指出,一个好的互助学习案例要得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满足下列5个要素:①相互依赖,学生能把个人进步和小组成就联系在一起,关心他人;②大量的口头交流能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有效对话;③清晰明确个人责任感,以小组的成就为己任;④运用交往技能,包括领导技能,沟通技能,冲突解决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⑤恰当和正确的小组进程,共同承担管理小组的整体学习进程。
常用的活动模式有教师合理的引导模式,小组讨论模式,实验图式的构建。教师给学生合理分组后,给每个小组一系列问题,小组内每个成员负责解决一个问题,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演示等途径得出最终答案。然后每个成员负责为组内同学讲解,最后达到组内成员全体理解并掌握,最后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高中化学的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系列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引领学生完成知识学习。教师先展示一个原电池装置,锌-铜-稀硫酸溶液,以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来证实电流存在。以此为基础,控制变量,改变电极,改变反应溶液,改变电路状况等,逐一提问,思考,检验是否构成原电池。在一系列对比试验中,逐步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初步实现知识的构建,即不同活泼型的2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闭合回路是构成原电池的充分条件,引领学生得到原电池的实验图式如图1。
图1三、合理的评价和表扬,提高互助式学习的持续性
人们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合理的表扬和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伴互助学习,既有个体又有团体,评价时应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和成员互评。评价的重点不是结果有多精彩,而是以鼓励为原则,表扬先进,促进后进,树立榜样, 侧重于学生合作互助的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①对实验的目的,操作等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深认识的自主性与能力的发展;
②获得情商和智商双重能力的培养;
③对该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认知;
④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⑤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分享的勇气;
⑥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有效的同伴互助学习,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宽松,思想自由的气氛中学习和研究。在同伴互助式学习中,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很重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每个同学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实行鼓励性评价,用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语,如“这个实验的改进设想很有创意”,“这个课题你完成得很好”等等,都会给学生以正面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在互助学习中得到了自信的美妙体验,他会愈加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而发展,这是教育活动永恒不变的目标,通过合理的分组,恰当的实验活动,鼓励的评价方式,构建同伴互助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收稿日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