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汉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选用标准发生了变化。技工院校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已成为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学质量是学校魂之所在,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如何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因素 技工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实践
一、背景
从2008年起,笔者学校借助世界银行(广东)职教项目的支持,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改革中,学校坚持以市场的需求、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教育规律为依据,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学材、教学指导用书,推行“能力本位项目化”六步法教学模式,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世界银行(广东)职教专家的认可。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模式的教学改革,不管它有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教学的实施环节,只有清楚认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同一方向,同一作用点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1.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他们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常迟到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技工院校学生常见的厌学心理有以下几种:一是新生的厌学心理,刚进入技工院校的很多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想念亲人和同学,不习惯学校食堂的伙食,不会独立生活等等。二是被动无奈型学生的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就读技工院校是父母或亲戚的选择,他们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来到学校学习的。他们大多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2.自卑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技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他们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实现自己对成功的渴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不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自然会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就是所有歪曲性格的基础。
3.情感心理
技工院校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遇到高兴愉快的事时欢呼跳跃,不满时义愤填膺。他们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因此对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会迅速产生热烈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地产生否定的情绪。
三、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桥梁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交流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也交流师生人际间的情感。而师生人际间的情感也会通过迁移功能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情感和态度。在认识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要有效地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建立情感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用好以下几种方法。
1.把情感建立在入学之初
学生入学之初军训之时,他们对新的同学、新的人际交往、新的环境方面感到不适,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厌学等不良情绪,对学业的影响较大。此时,班主任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与学生沟通,通过陪他们一起度过军训生活、适应新环境,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戴尔·卡耐基说:“一种简单但又最重要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不管是班主任还是授课教师,应快速记住并熟悉学生的名字,就能较快获得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把情感建立在理解之中
90后的学生有他们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说话中带有很多网络语言,喜欢流行的东西,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也正因如此,他们与教师之间容易产生代沟。
由于有这种情况,所以对学习建立感情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解是沟通的前提,二是角色互换是实现沟通的重点,三是教师要接受时尚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需要艺术,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既像家长和子女,又像朋友,有时又有点像“天敌”,还有点像“警察与小偷”。如果沟通不好,有可能成为“仇人”。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喜爱学生所喜爱的事物,喜欢学生所喜欢的偶像,关心学生所关心的游戏等等,多与学生交流思想,多听取学生建议,经常换位思考,体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尊重学生,尽量做到师生平等。
3.把情感建立在细微之中
在教改班级,坚持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引导他们把生活的点滴、学习上的疑惑、人际交流等信息记录在周记里面。教师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就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多用肯定的评价语言和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哪怕只是单向的、只言片语的评语也能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用良好的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对学生一道目光的友好接触,对其名字的一声亲切呼唤,都会让学生深受感动。
4.把情感建立在表扬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鉴于学生这样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坚信“有阴暗的地方必有光”,别总是揪住学生不足的地方,只要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鼓励和表扬,必定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的潜能。
5.把情感建立在批评之中
师爱具有明显的教育性,这是一种慈与严相结合的爱。教师不仅要怀着一颗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尽可能不要让批评引起学生不悦、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要在批评时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拳拳之心、真挚之情,是不容易的,然而恰恰这也是批评教育的艺术性之所在。
6.把情感建立在教学之余
师生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单纯依靠课堂上的交流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课外的其他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途径更为重要,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拓展活动和利用QQ动态、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情感交融将进一步促进师生的情感的增进。
四、小结
如果把教育看做“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添加“催化剂”。基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更需要“情感教育”这一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而教师是添加催化剂的人。添多少,什么时候添,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思考和实践的。有效的情感交流能把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形成同一方向、同一作用点的合力,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古代教学名篇《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深刻揭示了这一道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高.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