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潇+王雪娇
十年前,当田继恒走马上任一校之长的时候,他所面临的是招生困难、教职工人心涣散、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十年后,他坐在办公室里,与记者侃侃而谈,满怀信心地勾勒出学校中职示范校建设的美丽蓝图。
在全校教职工眼里,田继恒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校长,他笑言自己当校长这么多年,没有一次和教职工红过脸。但也就是这样一位“好脾气”的校长,管理起学校来却是企业家的“铁腕”作风:抢抓发展机遇,严格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改革,让辽宁煤炭技师学院面貌一新,逐渐形成了自己“小而精”的特色发展思路。
“接地气”的多元化发展
和不少企业办技校一样,辽宁煤炭技师学院在主管部门调整、国企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也曾面临重重困境,之前发展学制学历教育的思路让学校走入了招生困难的死胡同。
2004年8月,田继恒接任辽宁煤炭技师学院校长,提出了“全面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的思路。“多层次办学”,就是既有技校、中专,也有社会培训、成人教育;“多种形式办学”,就是校内、校外办学,把教学办到矿上、办到企业、办到社会,上门办学。
有了思路,更关键的是要真真切切地让想法“落地”,这依靠的就是学校特别是校领导班子的眼光——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实现转变。
2002年,煤矿开始复苏,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之后,国家又出台相关行业规定,要求中小型煤矿矿长及管理岗位人员必须具有中等及以上学历。田继恒关注到这一大势,认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技工教育与培训将大有可为。他和产煤市煤炭主管部门合作,带领全校教职工把培训办到了产煤市和中小煤矿矿上,最忙的时候同时开设了七八个培训班,培训总量达到2000人次。
2006年3月,辽宁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落户学校。2010年安全培训中心顺利地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级培训资质检查验收。为了取得二级培训中心的资质,田继恒来来回回多次和有关部门沟通。最终,这块牌子让学校社会培训的含金量和规模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田继恒陆陆续续给学校挂上了好几块牌子。现在,学校的社会培训全面开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2013年,学校又尝试和部队搞军民共建,开展在役士兵技能培训,初期招生就达到了100多人。
“生存的压力迫使我们比较早地面向社会,所以我们发展到今天,也是靠面向社会,走市场化的路。” 田继恒说,虽然背靠企业,但受制于企业景气情况,学校必须自力更生,到市场中去寻求发展。他跑主管部门、集团争取支持,跑企业交朋友,而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实力才有认可”,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事实已经证明,这一“接地气”的多元化、多种形式的办学思路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从招生到资金都实现了良性循环。
如今,学校有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3000多人,年安全培训5000多人,党校培训500余人,成人教育1500多人。学校的硬件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14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于2013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建设的文体馆、实训楼、图书馆也都相继交付使用。近几年,学校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组建了30多个实验、实训室(场)和1个中型机械加工车间,其中模拟通风实验设备、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及仿真综采工作面设备已达到国内煤炭行业领先水平。学校成长为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在职培训、安全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向管理要竞争力
学院各个教室都装有监控,田继恒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就可以随时看到各个教室的上课情况。也许是得益于之前在综合管理部门任职和担任后勤副校长的经历,田继恒有一个观点,学校的内涵发展,管理方面的修炼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教师的管理能否做好又与学生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统一着装的除了在校生,还有所有教师——都是深色西服、浅色衬衣。这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的一个细节,而管理艺术充分体现在教职工激励机制的设计上。
每个学期末,是学生们为期末考试紧张的时候,也是教师们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因为每学期末,学校会对全校教师来一个大排名,即将学生评讲、教师互评、督导检查、教务处平时检查四项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评比,排名并公布,根据排名予以奖惩。
在施加压力的同时,学校更注重给每位教师以动力。学校的日常管理、工资待遇全部向一线教师倾斜。例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一线教师一人配备一个笔记本,而中层和校领导则无缘“享受”这一待遇。拓展训练、教师运动会、旅游……每年学校还会琢磨点新花样,给教师组织各种活动。
而学校更看重的是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每年,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矿上实习锻炼,参加企业的技术革新,让教师体验生活,了解现代技术和企业管理,同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在启动一体化课改之前,学校把参与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派出去培训,一培训就是几个月。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田继恒正忙着安排学校各个教研室主任去广东调研,要求他们带着调研提纲去,回来后要开座谈会谈体会,谈自己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想法。
学校为一线教师唱戏搭台,把压力转化为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作为软件的师资水平的提升,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专业建设由此获得长足进步,一体化教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机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综采电气设备维修专业、采矿技术专业被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辽宁省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精品专业,教育科研方面完成两项“十一五”规划课题和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最终,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外化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这就是管理的能量所在,而过程则考验的是“掌舵人”的智慧。辽宁煤炭技师学院是田继恒的母校,他毕业即留校任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这也为他推行各项措施奠定了基础。在上任之初,为解决教职工纪律涣散的问题,曾有人向田继恒建议使用指纹打卡机。他思量再三,没有采用这个方案,他说:“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来管理,必须要让大家适应、认可,不要抵触,不然结果就会是教职工表面在干工作,其实是在混日子。制度的推行必须循序渐进。”他经常走到一线教师中,征求意见,倾听反映,对教师的要求能行的尽量满足,不行的做好解释,“要营造氛围,逐渐让大家上道,大家才会好好干工作”。endprint
构建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培养的学生以面向社会就业为主,并非以煤炭企业订单培养为主。如何让出口畅,田继恒的秘诀就是对企业的“口味”。
有一件事对田继恒的触动很深。一次他去省里开会,碰到一位民营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的学生特别受企业欢迎,这位校长介绍经验的时候说了一件小事。一次日本的一家企业招聘,许多学校都带学生去了,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只有他们学校的学生整齐、笔直地站在那里等待,最后这些学生全部通过企业的面试。这一点给了田继恒启发,他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对技校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亚于技能教育。
田继恒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喜欢主动出击。他经常跑企业,目的就是要摸清企业的用人需求。“现在企业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就是品质得好,遵章守纪。现在都是生产线,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品质更重要。”
除了新生军训,学校每年都会制定一系列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实施封闭式管理。2012年,学校召开了德育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使全校的德育氛围更加浓厚。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德育工作是潜移默化的。根据这一特点,田继恒将班主任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学校每天对班级日常规范、学生宿舍情况进行检查并打分,每个月公布班级排名,排在前面的班级的班主任有奖励,对班级排名在后的班主任则有相应的督促措施。同时,学校的相关政策也注意向班主任倾斜。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班主任更积极有效地发挥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德育影响力。
现在,学校学生只要有就业意愿,都能顺利就业,甚至送去企业实习尚未毕业的学生,企业就着急要签合同定下来了。提高就业质量正是田继恒破解招生难的方法之一。“我们想了几个措施,最根本的还是学校要有实力。现在学生家长都会来踩点,看校园建设、办学实力,看就业情况。所以要解决招生难,必须要想办法发展学校、建设学校。”
而之前在增强自身竞争力道路上的探索,让学校在面对家长与学生挑剔的眼光时,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现在学校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谈及此,全校教职工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很多,自己也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学校的美好未来,这无疑更增添了辽宁煤炭技师学院这个招牌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回顾十年发展路,我们可以看到,紧贴市场的多元化与管理两手抓,实现了市场、企业、学生及家长、教职工多方满意,最终为学校营造出了内部和外部良性循环的环境,并为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也是让田继恒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时刻关注市场、服务市场的发展思路,让这位校长更像一位企业家,他说,当技校校长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务实,对内脚踏实地地干出成绩来,让大家认可,对外代表好学校,做让学校受益的事情;另一个是要有思路,让全校都知道,校长要做什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树立威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