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欣欣
百个工种大比武,千万技工夺状元。当技能大赛在全国风起云涌时,谁走上擂台的前端,谁就走在了技能大潮的潮头。
来到江苏这片技工教育的沃土,正值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选拔赛开赛,在实训场地上,竞赛标语随处可见,竞技氛围热火朝天。
记者在江苏采访期间,作为盐城选拔赛开赛点的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以下简称盐城技师学院),不仅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省内的赛事,也在为打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全力备战。在这所技师学院,技能竞赛的奖牌和奖杯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技能文化风景线,打响了“盐城技能”的品牌。
16+66的金牌成长录
回顾盐城技师学院的“技能竞赛史”,成绩让人震撼。十几年来,学院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各个级别及工种的技能比赛,揽获了16个“全国状元”和66个省内“金牌”,学院35名师生被授予“全省技术能手”称号,20人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这些奖项有力地证明了学院不愧为技能冠军的摇篮。
2004年,重组后的盐城技师学院第一次参加了国家一类赛事——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最终荣获三个项目第一名。吕成鹰院长作为“突出贡献奖单位”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中华技能大奖暨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并在会上交流发言。
盐城技师学院在技能竞赛中开始小有名气了。在接下来的各项赛事中,学院积极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全力备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决赛中,学院13名选手勇夺四个第一名、三个第二名和两个第三名,并全部进入前八名。在全国165所参赛技工院校中,学院团体成绩排名第一,荣获“优秀教学组织奖”。在赛场上,同行院校钦羡地说:“这次大赛是为江苏举办的,是为盐城技师学院举办的!”
随着奖牌的增多,“盐城技能”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了。盐城技师学院不仅成为了各类技能竞赛的参与者,也承办了国内多项赛事及第41届、第42届世界技能竞赛相关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及选拔赛。现在,学院正在筹划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备赛的相关工作。在前两次世界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手王泽民获得数控铣项目第六名、董武连获得电气装置项目优胜奖。
这些获奖的经历,不得不让人们将目光投向盐城投向盐城技师学院。在学院的奖牌成长录上,离不开学院领导对竞赛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离不开指导教师对比赛规则的认真分析,更离不开全校师生积极投入比赛的辛苦付出。
而竞赛最重要的收获在于,带给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技能文化,推动学院对技工教育进行独特感知和深入探索。
竞技与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
多元办学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技能竞赛作为盐城技师学院多元发展中的“一元”,对学院的内涵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国内外参赛经验使我们不断加深对技能比赛的认识,不仅开阔了自身眼界,增进了对外交流,而且从赛事中不断得到启发。”学院李成飞副院长在介绍“盐城技能”时,平静的话语中透着骄傲和感慨。
事实证明,在多年参加技能竞赛的历程中,盐城技师学院探索了教学改革,提升了办学内涵,缩短了与世界职业教育的差距,提升了校企合作层次,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断对接,实现了竞技与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院在打造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的过程中,邀请了国内杰出的高技能人才等组成专家团队,接受权威技术技能指导,学到了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对选手的指导方法,教师的技能水平在备赛中明显提升。
学院涌现出了国家级的徐国权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的刘进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现了对竞赛规则再理解、训练方法再研讨的良好氛围。技能大师工作室有着一套独立的培养方案,从学生被选拔出来开始,便实行高标准的训练,“现代制造技术的有关工种必须为地方企业服务,我们工作室也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和员工培训,”徐国权介绍说,这样一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的难题不断促使工作室提升训练课题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技能水平,也为工作室举办全国、全省的师资培训班打下基础。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基地,学院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实习实训设备和技术,也为日常教学提供了高标准的训练平台。通过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来校交流,学院较好地借鉴了国际上从选拔到训练的完整训练模式,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体魄体质和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了选手的综合职业素质。
代表中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赛项的王泽民,现在是徐国权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他在回忆参赛经历时说,世界技能大赛更看重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而国内比赛往往更重视难度和速度。获得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优胜奖的董武连现在是学院的教师,他也对大赛有同样的感触:“世界技能大赛对细节的要求很高,有很多细微的扣分点。”
世界技能大赛的导向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无疑会对国内的技工教育形成一种导向。对于从技能大赛中获取丰富经验的盐城技师学院来说,现在学院正是在这一导向的指引下,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力争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文化落地生根
在“盐城技能”从江苏走出国门,与世界平台接轨的时候,盐城技师学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技能大赛不仅仅是一种证明实力、取得成绩的比赛,更是一项融学、练、赛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并已经成为学院技能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盐城技师学院技能文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近两年来,即使在大学生就业难、相关部门出台了扶持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情况下,社会上认为技工教育是“末等教育”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吕成鹰院长对世界技能大赛赛场对外开放这一现象颇为感慨,她感叹说像德国这样让孩子从小就潜移默化热爱技能的教育方式,在国内是不可能出现的。
面对国内形势与国外的不同,学院由大赛积极反思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体化三合一五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竞赛的考核点引入到课程中,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竞赛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再通过竞赛,检查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手段,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教师在竞赛的激励下,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中,在探究中领略技能比赛的魅力。
学院每年都定期举办体育节、技能节等校园活动,将技能文化渗透到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技能竞赛的氛围中,体验争夺冠军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技能的热爱。据学院办公室葛富有主任介绍,学院优秀毕业生周金东、滕超、殷禹等“就业品牌”都是学院技能文化收效的例证。
技能竞赛使盐城技师学院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企业和兄弟技工院校慕名而来,学院先后举办多期全国全省技工院校高新技术师资培训班,开展再就业、紧缺高技能人才、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培训规模达3万多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2012年,英国世界技能大赛总顾问珍妮·夏柯顿一行带领电气装置等五个项目的世界技能冠军,来学院进行技能表演与对抗比赛。
每一次盐城技师人站上领奖台,都是盐城技师学院一个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技工教育的未来,学院始终坚持高端定位、需求第一的理念,用国际职教的思维与眼光,思考探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立志打造高技能人才高地,助推经济转型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