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奴·奴苏甫阿肯
【摘 要】多数高中同学在面对各种复杂、枯燥的数学题时经常会束手无策,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学习热情减少、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会出现部分弃学现象。通常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转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变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即介绍关于变式训练的相关内容,以供教学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变式训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过去的“题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的数学教育,所以数学老师们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重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数学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变式训练,以减轻学生们的做题压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1 如何理解变式训练
如果将解题教学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类:第一类,求解标准题;第二类,求解变式题;第三类,求解探究题。如果将标准题型看成是数学基础,那么求解变式题就是由基础过渡到探究的中间题型。变式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变形式,将数学的知识形成、发展、演变、求解思维、问题结构等过程展示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高效的训练,提高解题效率,完善自我发展。
例如:在等腰Rt△ABC中,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求AM 变式为:在等腰Rt△ABC中,过直角顶点C作一条射线CM,与斜边AB交于点M,求AM 分析:这两题是几何概型中错误率很高的题目,很多同学认为它们是同一道题,其实这就是对几何概型“等可能性”知识的理解欠缺。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同学们会暴露这方面的思维障碍,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哪个方面比较欠缺,进而了解概念的本质,强化解题基础。 2 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变式训练实质是以不变的数学知识去研究变化的题目,通过变化中的不变关系,让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掌握知识点的用法,从而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和研究更高层次的问题。变式训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注意力的凝聚,培养其发散、灵活的思维方式,另外,通过高中低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学习与兴趣共存的效果。 3 进行变式训练的措施 3.1改变表达方式,实质不变 高中数学中,相当多的变形题只是改变了一种叙述方法,其实质还是一样的。例如:原题:已知两顶点M(-5,1)、N(3,1),若存在点O(x,y),与M、N 构成∠ MON 且始终为直角,试求O 点的运行轨迹。第一种变形式的表述可以为:经过点M(-5,1)的动直线A同经过点N(3,1)的动直线B始终垂直,试求垂足O 的运动轨迹。第二种变形式的表述可以为:已知两定点M(-5,1)、N(3,1),若存在一动点O,令其满足OM ⊥ ON,试求点0的运动轨迹。 从上面的原题和两条变形来看,它们的背景是一样的,只是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学生只需了解点0在以MN线段为直径的圆周上运动就行。另外,第二种变形还可以运用向量垂直的坐标法进行求解,一条题目多种解答方法,充分实现知识的互通,帮助学生培养其发散思维,提高解题效率,完善自身发展。 3.2不改变题目设定,对问题稍加变动 一般情况下,变式训练都是在原题目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但本质不变,以训练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灵活思考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点的深刻记忆。 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时期,教师在应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注意:首先,针对性原则。在常规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比较普遍的类型为习题变式和定义变式两种。习题变式应当建立在单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适当地加入部分数学措施和数学观念。定义变式则应建立在课程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展开,另外,对于复习课程中的变式习题,不仅需要融入数学观念和技巧,同时还需要与横向及纵向进行联系。第二,适用性原则。教师在对课本习题进行变式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学任务,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既不可以将原题变动的过于简单,也不可以变的太过困难。第三,参与性原则。在进行变式训练时期,老师不可以只注重自主变形,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枯燥练习,而是需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与教师一同进行题目的变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多数数学问题都是同根源的,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多搜集可以进行变式的题源,优化教学设计,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从“变”的表象中发现“不变”的实质,利用“不变”的本质探究“变”的规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疏导融合,从而在无穷无尽变化的“题海”中找到数学的魅力,领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办学品质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卓英.重视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2]雷玲俐.重视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J].教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