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丰恺(1983-),男,青岛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
摘要:体育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门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永远是最前卫的。在大学里,学生的自由时间很多,发展个性的活动也多,但是往往忽略了体育锻炼。摆脱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在面对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的时候,各种懒惰、各种倦怠有充分理由的去尽情利用,这时候体育课成了一种打发时间的课程,锻炼更是成了一个暂时不想提起的话题。怎样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成了教学工作者的一块心病,本人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学者,现对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字:高校体育;身体健康;教学目标
大学是一个施展个性、塑造人格、培养能力的地方,而体育作为高校中的一门主修课程,也是让学生集中锻炼身体的唯一一门课程。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激发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在每学期的开始一定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学期末要进行检查,进行总结。现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首先,要明确教学计划。
体育应该是一种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学的共同目标,而体育教学是这个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学校体育教研室应该让每位体育老师指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形成每个老师都拥有独特的教学计划。学校的高层管理者也应该指定大体的教学计划,同时鼓励老师在大局不变的情况下形成一种特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使它不仅成为一门学科,更成为一种心灵的“救济品”。对于学分的获得,不应该强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全部修完。应该以学生为主,有学生自行安排。同时要增加高校体育项目,除了基本的常开课程外,还应该增加一些创新性、激发学生兴趣的项目,比如,野外求生、保健与康复等等。
其次,针对不同情况,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方法,很多人认为体育是最不需要谈教学方法的学科,其实不然。好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使心灵得到提升。如果把体育仅仅是当成一门可以获得学分的学科,那么整个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真个体育教学中要尝试使用不同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除了常规的课前热身、练习、休息、下课等老套路,还可以举行一些比赛,比如踢毽子、篮球比赛等等,不必局限在条条框框中,体育教学应该本着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任何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的项目都可以参与其中。还有,体育场地也不仅仅局限在操场上,也可以放在野外,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自我照顾能力、野外适应能力等等。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怎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这是关键、
第三,体育成绩的设定要灵活、
对体育成绩的设置一定和与文化课的成绩设置一样,这样更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成绩最低的要求也是硬性要求便是合格,即达到60分。只要低于60分的,可以获得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补考仍然没及格,那就要进行重修,重修的次数没有限定,如果毕业前仍然没有通过考试,那么不准毕业,发给结业证书,做结业处理。另外,对于学分的获得也不局限在课堂上,比如一些对某些项目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一些对体育教学的学术研究优秀的也可以加分,总之根据学校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规章制度。同时。老师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给予学生成绩,本身体育成绩的评定弹性很大,所以老师一定做到公正。另外,对于学生的到课率和表现也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
第四,关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选拔,门槛要高。不但要考察一些硬性指标,更要考察一些潜在的能力,比如人品、师德等等,这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基础,因为老师是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优秀的老师更能胜任这一角色。学校在上级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整个学校教学质量增添亮丽的一笔。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学术研究的资金投入,扶持体育科学研究,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对于体育教师本身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身体素质,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学术交流会,学习和借鉴良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体育在真个高校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对于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能否真正的实现,这个是考察真个学校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关键指标。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摆在第一位,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都要以良好的身心健康为基础。怎样做好高校体育教育,真正做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期待更完善更多的关于体育教学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秋菊,,刘建成.浅谈全民健身与高校终身体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胡巍.郑颐乐,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透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3]何劲鹏,杨霆,宛祝平.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建设现状与改革对策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