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凤
【摘要】在农村地区中,由于文化氛围不浓郁,因此在学校中存在着许多的语文学困生,我们要给与他们合适的理解的鼓励,引导他们热爱学语文,热爱学习。本文以作者在农村的教学经历为基础,阐述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心理透析,用适当的引导方法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心理透析;诊治策略
在学校的教学科目中,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难点。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氛围不够,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对于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分析,正确引导是成功教学的关键。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一、用宽容与赏识帮助“课堂捣乱型”学困生
“课堂捣乱型”的学困生从小就渴望出人头地,因此他们经常争强好胜;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就逐渐开始喜欢追星,并且变得非常自我,喜欢在课堂上捣乱,爱出风头;但对于学习语文,他们总是单凭直觉,不讲求方法;写作文也不会认真审题,因此经常偏离题意,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作品;面对考试,他们喜欢临时抱佛脚,甚至想以作弊的方法来蒙混过关。
一次,笔者在做优课数字化系统屏幕校正时,点击四个校准点点了好几次才得以成功,此时一学生低声说了一句“人品问题”,笔者不很确定,微笑着向其询问:“是什么问题?”学生又说了一遍:“人品问题。”这下笔者笑不起来了,强行压着怒火问:“我的人品有问题吗?这怎么说?”另一学生听到笔者的脸色语气不对,连忙解释道:“不是这样的,老师,您误会了。这是网络语言,人品问题指QQ空间里偷菜的点击率越高人品就越高。您刚才点了那么多次,他只想说您的人品高,而不是侮辱您。”放学后,笔者主动找这两位学生谈话,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第二天,笔者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这是全班同学联名写的一封长达三页纸的道歉书,笔者顿时觉得很感动。学生其实是很懂事的,这只是一次善意的捣乱而已。自此事件后,学生对笔者更是尊重有加了,对语文课的兴趣更浓了,上语文课时的气氛也更热烈了。那位曾经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也变得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作业、考试不再试图抄袭了,最可喜的是其他同学也跟着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班级的学习风气比以前好了很多,语文成绩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在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不要当即大声呵斥,避免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导致消沉思想出现。课堂上要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还可让他们做小组长,发挥领头作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关注自己的,认为自己还是能行的!课后还要耐心指导他们逐渐察觉到自身与同学的差距,教会他们进行自我剖析,寻找到自身问题所在;多引用类似的案例刺激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到勤奋好学的重要性,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用诚心与耐心感动“轻视语文学习型”学困生
在农村学校,学生重理轻文的偏科现象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对理科岗位的需求,到中考备考时一些理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再到个别家庭对孩子成才的迫切期望等,都导致学生轻视甚至忽视文科的学习,尤其是母语学科——语文的学习。“轻视语文学习型”学困生内心比较坚强、稳定,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认定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比较强,属于头脑敏捷类型,个性比较突出,数理化基础比较好。可在上语文课时,他们却昏昏欲睡,对语文作业敷衍应付;写作时东拼西凑,毫无头绪;上课大都不爱发言,教师也不怎么喜欢请他们发言,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往往被人遗忘,致使语文成绩普遍比其他学科低。针对这一情况,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言辞、态度等方面的暗示,影响和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消除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
1.给轻视语文学习的学生“开小灶”
语文教师可在课余时间给这类学生单独辅导;在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让这类学生做小组长或发言人等,通过旁敲侧击,触动和暗示他们积极参与语文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笔者组织学生排演小话剧,特别找两位语文学习较差的男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父亲和儿子,让他们在对话中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和他人,懂得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更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有效提高了这两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给轻视语文学习的学生定目标
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不断告诫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并把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用标签贴在课桌左上角以作提醒。另外,笔者还利用周末时间请了一位在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来校介绍他的语文学习经验。全班同学听得很入迷,下课后把这位同学围个了严实,追着他询问高中的学习生活等。这次演讲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语文学习方法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对高中生活的向往,为学生树立了奋斗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学习时间了。
因此,对于“轻视语文学习型”学困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注意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增强他们的进取心。
3.优化教师课堂言语行为
实践证明,单调、呆板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所以在备课时,笔者除了备课堂内容外,也着力备学生,在言语行为上充分尊重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旨在教会学困生掌握学习策略,这对于学困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努力了但没有进步或进步较小的学困生尤为重要;要将做人的道理穿插在课堂言语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转变;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考虑学困生,鼓励他们踊跃抢答,激励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促进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提问中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引领他们一步步地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课文。另外,还可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他们同桌,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学困生形成间接而良性的影响,使学困生减少学习干扰,提高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习效率低下的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反应能力差等特点,结合农村学生自闭的心理特征,笔者在设置习题时常采用小体系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联想,从中寻找更多的相邻答案,逐渐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建议学生借助课外辅导书,提升阅读速度;设计课前两分钟演说环节,让这些学生进行观点阐述,从而提升自信心;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灌输实用的学习技巧,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依靠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逐渐将学习当成一件趣事。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开始热爱语文学习,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困生的进取心不比其他的学生差,我们要给与他们成功的体验,想办法去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不仅可以给予学困生积极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养成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逯敏强.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写作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2期
[2]任峰德.农村初中阶段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C,2013年07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