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
【摘要】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规划的方向。从教育层面来看,高考制度具有公平、高效、可比性等优点,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点,启动高考教育制度每个环节的改革都会受到各方关注。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教育公平;现状分析;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高考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一位学子的未来,寄托着每个家庭对于未来的期望,同时,改革是否合理可行,也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教育公平。
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区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差异的程度,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差异性很大。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加上政府教育投入的差别,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教育机会还是可以享有的教育权利上,都存在着相当地悬殊,经济基础差异性很大。
2.城乡发展不理想
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差距,农村教育仍然落后,在某些方面发展的差距较城市而言还有持续拉大的趋势。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有持续增加,但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指出亦或是公用经费投入,全国与地方的差距飞弹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观念的影响导致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偏远地区观念陈旧。
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不足
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危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省录取制度下的“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制度性的规则不公所导致的各地入学机会不均的重大问题。一类是现行的分省录取制度造成的影响使得大批的“高考移民”的出现。这表明了现行录取规则为中部高考大省的考生进入大学人为地设置了地域性制度障碍,这是高考录取制度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重大缺失,也是录取制度饱受非议的关键所在。但是,不得不说,统一高考制度具有公平而高效的特点,长期以来对高校选拔优秀新生,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1.有效的调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就必然影响到东、西、中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以及高等教育布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公平的录取制度理应向西部省份等落后地区倾斜。强调公平竞争的考试公平与强调利益补偿的区域公平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关系,所以高考录取制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在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推行渐进的制度改革。
2.高考制度改革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人们希望得到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少之又少,仍属于稀缺资源。高等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素质教育的实施难以见成效,由此可见,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高考制度改革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是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是以成绩来衡量能力,以应试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应付考试课程,难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抑制了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这必将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强化政府责任,维护教育公平
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没有重点大学的省区,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全国重点大学,或者适当增加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只有切实地调整与改革当前教育进程中的弊端,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2.正确处理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的关系
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农村学生在自信心、口头表达等方面可能会有差距。高考制度的改革必须以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为基础。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就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等相对弱势的群体,充分考虑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倾听他们对改革的心声,使改革在基础内容和社会现实内容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等相对弱势的群体,高考制度改革必然对这个群体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教育公平。
3.采取法律手段,建立健全考试制度,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
在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依法治教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部责机制。制定出详细的教育督导条例,使教育督导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导机构,具有独立行使督导权力。建立并完善高考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提升教育公平的形象。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高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高考制度改革应建立法制化管理制度,应以考试政策为依据,明确规定考试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以弥补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缺失,进一步规范考试工作,完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增强所有涉及高考各环节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高考及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建设适应高考制度全面改革和学生综合评价的信息化机制,应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手段防治考试中的高科技作弊等不良行为,切实保障和维护高考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戴家于.高考改革与教育公平公正.中国高等教育[J],2006(12)
[2]方晓斌.高考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8(9)
[3]孙崇文.回眸与展望: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教育发展研究[J],2007(7—8A)
[4]陈燕.公平与效率[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朱国仁.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过程与走向.高等教育学刊[J],2003(9)
[6]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7]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教育学刊[J],2006年第12期
[8]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发展研究[J],2002
[9]曾翔,唐彬.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7(11)
[10]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教育发展研究[J],20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