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以“对错”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造成小学生作业兴趣低下,作业习惯不良等诸多的弊端。实践证明,只要丰富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符号,就能引导学生主动纠错;只要引入作文批改中的眉批和旁注,就能有效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巧妙使用激励性的总评,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有效
以“√”和“×”来标注学生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再用等级来进行总体衡量和评价,是小学数学常用的作业批改方式。这种以“对错”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造成小学生作业兴趣低下,作业习惯不良等诸多的弊端。
【场景一】当老师将已批改的作业本发给学生时,一部分学生看都不看一眼,就将作业本置于一边;一部分看一眼对错后合上了本子;另一部分学生打开本子后便开始用橡皮擦打“×”的错题处……
【场景二】当老师在批改订正后的作业时,一部分学生拿着作业本来回穿梭于座位和讲台间,一遍又一遍地订正;一部分学生看着错题冥思苦想,不知从何入手,迟迟交不上订正作业……
花费教师大量时间的作业批改,为何显得如此低效。我们急需一种受学生喜欢的,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数学思考的深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与态度和谐发展的,有助于启发学生主动纠错的最佳批改方式来代替目前这种以“对错”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
学生为什么喜欢作文批改的方式呢?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作文批改方式受学生喜欢的原因有三。一是批、评结合,注重方法的指导。大部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能通过规范的批改符号指出作文中诸如错别字、文句、修辞等方面的错误,而且能运用眉批、旁注、总评等形式,针对错误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这样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在修改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然,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双重引导。二是鼓励为主,充满情趣。教师在批改作文式,经常会对作文中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划注。在运用评语时也多以表扬肯定和修改补充相结合,或幽默风趣,或亲切随和,让学生喜闻乐读甚至满怀期待。这种以鼓励为主、充满个性情趣的评语,强化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了学习信心、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借鉴作文批改方式,丰富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符号,也能引导学生主动纠错;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眉批和旁注,还能有效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巧妙使用激励性的评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作业效率。
一、丰富批改符号,引导学生主动纠错
引入作文批改中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批改符号,并补充了“ 、“?”“” “☆”等数学批改符号,并赋予符号标示不同性质的错误功能,以弥补用原有的“√”和“×”批改时由于反馈信息量小而造成的校正措施不力,学生订正应付、易形成问题遗留等不足。
当学生在解题时出现计算错误时,用“ ”提示学生订正时要注意仔细计算;当学生因不仔细抄错数据时,可用“”标出错误数据,提示学生订正时纠正;当学生解题或推理过程有缺漏时,用 “……”提醒学生在订正时将缺漏的过程补充完整;当学生解题过程的推理条件不充分,或对题意的理解有误时,用“ ?”提示学生订正时并注意审题,关注推理依据;当学生解题方法较为巧妙时,可用“☆”进行表扬鼓励。运用这些数学符号批改数学作业时,既简洁又实用,避免了一个大“×”对学生解题全盘否定,增强了作业批改的指导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订正时有针对性地自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订正作业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引入眉批旁注,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作文批改中的眉批和旁注,以强化评价效果。我们以为,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批改,也同样应该以“批”、“评”并重,不仅要发挥“批”,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不对的作用;更要注重“评”,即评价学生的作业做得好不好、解得妙不妙、态度认真不认真等的功能。我们可将数学作业批改中的眉批、旁注统称为“数学批语”。批语在学生数学作业评价过程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纠正错误
新课程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发现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后,教师不应该只作简单的对错判断,而忽视学生出错的原因。
借助诸如“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请验算,再找出错误”、“运算顺序对吗”等数学批语,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回答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答题的途径。
2.提示方法
学生数学作业中属于观察、计算、操作技巧上的失误,也可通过数学批语的指点,帮助他们对照思考,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技能、技巧,快速的解题。如 “请划一条线段来帮忙”或“请动手剪一剪”,帮助学生通过画图或实验去领悟抽象的解题技巧。
3.点拨思路
解题的策略、过程既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又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作业,有的结果错误,但思路却有合理部分;有的答案正确,但方法不够灵活。在评价这两类错题时,就不应把重点放在答案是否正确上,而应肯定解题思路中合理的部分,并分析其不足,以便学生引起重视并认真思考。
4.激发潜能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时,往往容易满足与答案的正确,而忽视算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学批语去激发学生思考、比较、判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潜能。借用数学批语,激励学生一题多解,并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各种解法、能够使学生关注对数学知识、方法的整理,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目的。
三、妙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情感态度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而学生在作业中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便是其外在表象。批改数学作业时,要及时运用总评肯定长处、表扬进步,并指出不足、制止不良倾向,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比如遇到在解题中用了两种方法,但书写潦草、页面不洁的作业,便可写上“你很聪明,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把字写得清楚端正些就更出色了!”这样的评价性语言既肯定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又提醒学生注意端正书写态度。另外诸如“正确率很高,但格式正确吗?” “方法很巧妙,以后如能细心点就更棒了!”等总评,在亲切中肯的师生交流中,既指出了不足,又肯定了优点,既关注了学习态度、习惯,有兼顾了学习方法指导。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财富。我们数学作业批改改革的实践证明,新的批改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大大提高了数学作业批改的实效。规范的批改符号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纠错的习惯;精彩的眉批旁注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搭起了绞手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巧妙使用,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动得到了顺势迁移,使作业批改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参考文献:
[1]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2] 主编:冯克成、何曼青.《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
[3] 张天孝.《小学数学教改实验》.成都科教出版社
[4]《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作者简介:
徐勇(1988~),男,籍贯:浙江乐清人,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