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鸣
【摘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国内外也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培养小学高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倾听;敢说;愿说;会说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新型教学模式也逐渐取代了以教师为主体的 “满堂灌”“教师唱独彩”等等传统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外部体现,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还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故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国内外也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习的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现状
而我们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则普遍存在如下现象:一节数学课总是那么几个语言表述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说,而其他的学生则似乎总是处于“倾听”状态。如果老师创造机会给所有的孩子,就会看到“被迫”要说的孩子要么吞吞吐吐,扭扭捏捏;要么词不达意,条理不清;还有的干脆一言不发用沉默“抗衡”。结果是数学语言相对落后的孩子,数学理解能力也相对落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越发地凸显出来,严重背离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初衷。基于我们所处的高段学生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问题分析
综合分析,上述现象的存在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师道尊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和姿态,在学生眼中,教师似乎就是“权威”的代名词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等老师说。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学生害怕说错而不敢说。
(2)对教师角色的错误理解使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唱主角,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非常少。
(3)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只听不说”的模式,表达的欲望及能力已经明显被吞噬。还有些学生或因性格内向,或不自信等原因而沉默不语,不善于或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三、解决的途径及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来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1.教师自身的转变
(1)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必须一改往日“师道尊严”的模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神话,而是参与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能与学生民主对话,真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在这宽松的氛围里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参与课堂各个环节就不是问题。那也就有了与教师、与同伴、甚至与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欲望。
(2)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和机会。数学知识的呈现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数学课不比语文课生动,比较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比较被动。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想办法创设比较有生趣,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教学情境。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步入乐之者。”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有表达的欲望和激情。课堂上主动参与并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成为可能。
同时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以及学生复述总结、当小老师等多样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
2.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1)学会“倾听”——说话的前提。要想学生说得好,首先得教会学生倾听的本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一系列的处理。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听话的理解力和辨别力的水平是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给足时间,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2)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敢说”。教育专家班华先生对人的创造性潜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品质调查表明:自信心即为第二位。数学教育理论与实际也证实,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足见自信心的培养之重要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要有信心”,经过数学学习“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参与课堂各环节就不再是问题。主动参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想与人交流和沟通并合作。“万事开头难”,学生张嘴敢“说”了,也就迈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第一大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和表扬。充分发挥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机制的优势,让学生尝到张嘴“敢说”的甜头。
(3)分类提要求,人人获提高——“愿说”。课堂中应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或任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提高。让优等生说得更准确、简洁有条理;让中等生、学困生说清楚说正确。试想学困生都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了,中等生,优等生当然会不甘示弱。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说”起来,学生的思维状态活跃,课堂就更出彩,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越多,越愿意说。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精神也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享收获。
(4)给予“说”的指导——“会说”。让学生明白自己说话的目的和方法:说话一定是有目的的。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其次要思考“怎么说”。“怎么说”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搜集语言以及语言的重组过程。内容准确,说得有条理,渐渐才会说得好,说得流畅优美,最后达到富有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问题整合能力大大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也逐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随之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见成效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并持之以恒的坚持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