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翼
【摘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抓好朗读训练,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注重精讲多读、要做好示范朗读、多法并用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还有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朗读的奖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小学生;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注重精讲多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以往的语文教学,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词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要坚定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精讲多读”。认清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也有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想让朗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对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教师无需再作详尽地讲解,可以“以读代讲”。而那些易于意会却难于言传的句段,教师很难把它讲得更传神,就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以此把不可言传的感情读出来。通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促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读”是阅读教学的特征,要把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二、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如,范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根据文章语言精美和树海四季的不同颜色,主要抓住了“美丽”这一全篇的主线。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语言文字精美、朴实的特点,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
当然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还可以多种范读方法并用。如,范读全文、范读重点段落、范读重点语句等。这些方法次数不易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三、多法并用,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要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朗读计划,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博采众长。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如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或者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
另外还可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四、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采用以下方式:①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②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③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④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⑤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长文短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恰当地应用,学生才能读有所获。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
五、朗读训练还要讲究激励机制
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才会有提高,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抓好朗读训练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