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途径

2014-09-01 11:31郭晓斐许斌王玥
大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高校教师

郭晓斐 许斌 王玥

[摘要]介绍了“双师型”人才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分析了高校“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目前高校中“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障碍,提出了高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人才培养激励制度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2-0055-02

“双师型”教师最先是由国家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为企业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基础人才的艰巨任务。而高等本科院校作为应用性大学,培养国家需要的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可作为中坚力量。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这一切首先与高校教师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综合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培养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不是“双证”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简单的具有双职称就可以的,“双师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从整体上来讲要求高校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异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师德修养基础上,还应具有与本专业同系列的操作技能、行业职业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够通晓所从事行业的技术以及行业研究前沿,也就是说,“双师型”人才就是指既能以扎实的专业课理论知识授课,又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以熟练的技术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所以,双师型教师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要比普通专业知识教师的要求要高得多。

二、 高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学生将成为社会的栋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强支柱。高校学生有一部分会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直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后,将大学里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经历过生产生活的洗礼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这些科研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这些学生以后进入企业从事一定的研发工作。

无论本科毕业生或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走哪条路,都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近距离了解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当今科技前沿知识,如有机会还可以参与企业项目,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遇到问题生搬硬套书本理论的人。

其次,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讲,“双师型”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教师自身来讲也是一种考验,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在逐步变为一个学习型社会,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理论,同时也必须了解生产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的问题,如此有利于高校教师不断地深入专业研究,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科技人才应起的指导作用。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对于高校教师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双师型”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能够有张有弛,将最前沿的知识以及生产理论介绍给学生,这对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对于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都想把自己建设成为科研型大学,一心搞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了。综观目前各高校的现实情况,“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以下障碍。

一是,人才观念认识不足,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最初是针对高职院校提出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级专门人才,因而有的教师认为,高等学校需要的是科研型的老师,这是种错误的认识。无论应用型人才还是科研型教师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力,都必须与当今社会现实相联系。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多高层次的人最先进入社会从事生产事业时都必须了解基本的以及关键的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更快地适应岗位,当从事研发工作时更要深谙技术要点。

二是政策上,学校不存在“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晋升不同的政策,导致缺乏“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外部力量。三是教师自身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程度有所欠缺。高等学校的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他们首先要忙于教学,其次还要搞科研,这就导致教师自身忽略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由于有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在授课时将会游刃有余。同时在参与科研项目时能够更易了解当今生产中存在什么关键性的技术缺陷,更容易找到科研的方向,而不是空洞地搞科研。

四、 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更新人才观念,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而言,所需要的教师不仅有科研型的教师,也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同时又有专业技术背景,所修专业应用性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培养学生应该摒弃以往的重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观念,重视对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殷切教导。因此在新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摒弃旧的观念,与时俱进,更新人才观念,打造新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在政策上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尚未有明确的政策,“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薪资收入、晋升渠道等利益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就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外部动力较小。外部动力的缺乏,使得教师在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较重的情况下无暇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学校要尽量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资水平。还可以出台一些奖励制度,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期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双师型”教师在评职称时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比如“双师型”教师如果有高级工程师证,那么他们在从事科研方面可以比别人更容易找到方向,更容易申得项目,对于学科方向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这样的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同时,这在学院教师内部也会起到示范效应,产生“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部动力。

(三)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

学校担任着为企业输送人才,向社会提供先进生产力的重任。教师通过接触真实的生产,了解当前工业界的发展态势、生产兴趣和研究热点,接触到更多的应用性项目,这对于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培养高校“双师型”人才方面将会事半功倍,促进教师更快成长。在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及科研过程中更能得心应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创立基金,来奖励在科研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企业员工。“双师型”教师直面企业的生产难题,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学有所用。“双师型”教师比普通教师更容易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还可以实现技术转让给企业,将产学研充分结合起来。

(四)在“双师型”人才培养中实行同伴互助

学校是一个团体,在“双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双师型”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高校教师之间的关系要相对容易相处一些,在同事之间,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还喜欢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他们的能力。其次在青年教师内部实行互助措施,使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广龙,韩庆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研究[J].职业教育,2011,(5).

[2]袁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师资队伍建设,2007,(2).

[3]肖辉杰,申振士.德国大学现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1,(6).

[4]蔡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报,2011,(6).

[5]张亚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5).

[责任编辑:雷艳]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高校教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