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韦丽丽+蔡永明
摘 要:本文通过在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和实践,介绍了一些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可以通过启发引导的教学模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意识;本科教学;培养模式
教育科学划分的大学教育分为三个部分:传授知识、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存在互补关系,但是高等教育的最终核心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21世纪教学内容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教委指出,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的目标是使教学内容、教育课程体系和高等教学方法更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提高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
知识、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人才的必备要素,培养本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综合分析能力
它是指通过所获取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和科学工程的问题,然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这种能力,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组织和管理能力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周边环境、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和管理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协调的能力,在科学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3.自我学习能力
这意味着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应不断努力掌握新知识,同时具备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自我矫正能力,以及将已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4.表达能力
它是指表述自己思想的文字和语言的能力。人类的活动需要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认知,表达能力可分为主观表达、客观表达和科学表达。科学的表达是专业性表达,它是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
5.创新能力
它是在以前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新的发现的能力。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创新能力就像是无源之水。但知识并不等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结合。
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会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引起一系列的改革。
1.拓宽专业
课程体系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已经过于陈旧。我们应当结合发达国家本科生培养计划并根据我国的特点,制订一套新的培养方案。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更新速度快,对应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一定要与时俱进,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结合。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我们教学领域包括两个专业: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毕业生应当掌握较全面的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目前主要安排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参加企业实践、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环节。此外,我院还建立了一个高效实用的沙盘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例如数学建模和国家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在高等教育模式中应当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追踪学科的发展,结合电子升级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教师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使学生有机会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得到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为学生主动思考提供一个平台。
(3)给学生设计一些与项目相关的探讨主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结合当前热点和难点,写一些专业性的学术论文。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5)选择一些学生参与科研。这样可避免教师的精力浪费在简单的工作上,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与日常教学任务相互结合,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更重要的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改变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将主动思维变成学生学习的潜意识,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