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

2014-09-01 13:39邓婷婷韩秋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析大学生

邓婷婷+韩秋红

摘 要:本研究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等因素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上,男女生的锻炼态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专业上,文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差异具有显著性,理科的学生要略高于文科的学生。在家庭因素方面,学生的锻炼态度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在是否愿意一人锻炼上,愿意一人锻炼的要明显高于不愿意的,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关键词:大学生;锻炼态度;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正措施。锻炼态度直接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正确的锻炼态度,让学生对锻炼有新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名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学院图书馆的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八个维度。该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行为的定性论述和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14年4月初,共发放问卷200份,总共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采用Windows Excel、SPASS11.5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1<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性别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2<0.01)。这说明男女生对于锻炼得态度普遍还是积极的,只是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会表现得更明显些。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的性别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01),行为控制感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0.05)。不难看出态度、认知都是思维上的,而习惯、体验等是属于行动上的。可以得出,男女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上基本相同,但在实际行动上男生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女生。这有可能是因为:(1)男生在性格上要比女生好动些,喜欢运动;(2)在锻炼时遇到困难,女生会因为怕苦,比较容易选择放弃;(3)女生锻炼往往是因为其他因素,而男生是因为本身喜欢等。

2.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比较分析

对于不同专业的锻炼态度调查发现,文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的平均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45<0.05)。这就表明专业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锻炼态度的差异。在八个维度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主观标准的专业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的专业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行为控制感的专业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8<0.01)。同样的,文理科学生在锻炼态度的认知方面不具有差异性,而在行为的控制上存在的高度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上存在差异。

3.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态度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愿意一个人锻炼的平均分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01)。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愿意一个人进行锻炼的在锻炼态度上属于积极性较高的,自主性也较强。在八个维度中,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之外,其他的六个维度,包括了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都存在着高度的显著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之间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主观标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男女生,文理科的一些本质差别有很大关系。普遍存在着男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锻炼态度要高于文科学生的情况。

(2)对湖州师范学院公体大学生在是否愿意一人锻炼的锻炼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这就说明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为,我们要更加注重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和自主锻炼的习惯。

2.建议

(1)注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从而培养学习乐趣,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养成正确的锻炼态度,丰富课余生活,做到学习与锻炼两者合理安排。

(3)学校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进行考核。

(4)课余时间运动场地免费开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参考文献:

[1]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李建生.福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9,12(6):46-48.

猜你喜欢
分析大学生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回头潮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