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历史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针对性地对教材历史人物予以教学分类,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与目的性。在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叙述式、主题式、倒叙式、活动课等学习方式,还给学生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深入施教,挖掘了历史人物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教材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学习方式;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22-02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它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人学”,历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为本。但初中历史人物的学习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么是粗略地概括或空洞地表述,失去了历史人物的鲜活魅力;要么详细地长篇赘述,既不符合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又不能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情感体验,达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为此,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对初中历史人物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以达到发挥历史人文教育的本质。
一、给予教材人物教学分类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足迹,对人类历史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类群体或个体。据粗略统计,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约有900余人。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历史人物起到的作用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分类,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课堂教学中一带而过或不需提及的历史人物。这类历史人物虽在历史教材中出现,但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顺带提及,讲或不讲对理解历史事件没有根本的影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复辟封建王朝的查理二世在课堂教学中仅需一提即可。第二类为简单介绍与适量补充的历史人物。这类历史人物虽然没有直接在历史教材中出现,但与此类人物直接相关的事件不仅重大,而且是教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需对此类人物进行简单介绍与补充。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动宫廷政变的威廉,教师必须简单补充该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第三类是重点学习的历史人物。此类历史人物不仅是教材详细重点讲述的,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历史人物,如拿破仑、林肯等。
二、重要历史人物的学习方式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又涌现出一大批重要人物,他们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学习此类人物时,笔者研究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贡献等内容,然后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能够突显人物的典型史料,运用到不同的学习方式之中。在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叙述式学习方式,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这借鉴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人物写法,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生活细节,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为加强对唐太宗虚心纳谏的认知,不少教师讲述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但就初中生而言,很多学生已经听过此故事,再讲过于老生常谈了,不但没有吸引力,而且也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为此,笔者查找资料,筛选出“唐太宗赏赐花园”的故事: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反对说:“元律师固然有罪,可按照法律不能定为死罪。您的处罚太重了,应当改一改。”唐太宗想了一下,说:“你说得对,要不,我就错杀了人啊!”他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还下令把一座花园赏给孙伏伽。可又有一个大臣不同意了,说:“那座花园值一百万钱,这种赏赐太重了吧?”唐太宗摇摇头说:“孙伏伽敢直接指出我的过错,我就要重重地赏他,好让大家都能像他这样直言规劝我呀!”这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易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历史是由过去活生生的人的行动组成的。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更形象地展示出与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而学生对历史人物比对历史事件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人物的好奇心,挖掘人物的育人价值。因此,笔者采取了人物主题式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线索,带动历史事件。如美国南北战争,笔者围绕林肯,设置了“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缅怀林肯”三个环节。“走近林肯”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了解林肯”了解历史大事件,“缅怀林肯”了解林肯被刺真相,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人物主题式学习方式也可以以多个历史人物为线索整合教材内容,如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笔者从“我”出发,(这里的“我”既理解为教者本人,也理解为学生本人)过渡到蒯祥(故宫的设计者)——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人民大众(修建长城)。这种“红线串珠”式的历史图景,“红线”即历史过程,“珠”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将历史过程串接起来,不仅帮助学生亲近人物,而且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找到偶像,找到历史的责任感,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人物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倒叙式的学习方式。特点是先讲述该人物的结局或某时最扣人心弦、最重要、最突出的事件,创设一个富有磁力的教学情景,然后按原来的发展顺序叙述人物的生命轨迹。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引人入胜,避免了沉闷与单调。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应服从历史学习的教学目标,千万不可为倒叙而倒叙。如俄国十月革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深知学生对列宁既不认识,又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但该内容是学习的重难点,为提升学习的兴趣,笔者一开始在课堂上讲述一段扣人心弦的事件:“1918年1月14日,列宁和普拉廷共同乘坐一辆汽车离开,在经过一座桥上时,突然遭遇12名不明身份的枪手猛烈射击。普拉廷急忙将列宁的头部按在座位下,而他自己掩护列宁的手却被打得鲜血直流。事后未能抓获枪击者,也未能确定杀手的身份。”通过这段倒叙,学生对列宁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刺杀列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十月革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借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历史人物的学习亦是如此。所以,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的进程,灵活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在叙述人物的生活细节和故事时,笔者也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展开讨论等,希望最终达到“贵在得法”的境界,实现“讲活”历史人物,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历史学会.历史人物论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夏循福.让历史告诉“未来”——浅谈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M].新课程研究,2009,(2).
[3]郭景华.重视历史人物之“神貌”,重构历史教学之活性[M].现代阅读,2012,(16).
[4]李宝霞.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让故事走近学生[J].文教资料,2011,(22).
[5]孙艳凤.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