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双重视角下的互联网开放式创新

2014-08-30 21:38黄娜覃正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社会网络产业集群

黄娜 覃正

摘要: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效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社会网络的个体自主性及企业边界模糊化与产业集群“资源池”聚集创新水平之间存在理论相悖性。文章尝试基于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双重视角,结合网络众包模式分析开放式合作创新,对比双重视角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关联度,得出突出个体自主能力、网络边界模糊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社会网络模式。

关键词: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众包;开放式创新

一、 引言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学者们越发注重实践导向的管理创新及运作模式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Burr,1992),广泛运用于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和管理再定义(郭重庆,2011;陈劲,2013)和构建竞争性领域的国家创新体系(叶广宇,2012;任志成、张二震,2012)等领域。企业价值网络是对各种新兴运作模式的提炼与深化,业态创新的核心是价值链频繁重构带来的业务碎片化(Garner,2008),而众包模式面向的正是碎片化的用户需求(Nielsen,2011),因此众包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产业价值链演变与开放式创新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众包模式下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开放式与封闭式创新模式比较,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设计以及开放式创新能力研究等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社会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已使传统的企业边界理论(Teece,1996;William-son,1999)失灵,众包商业模式使得传统边界愈发模糊,信息获取更加快捷,信息交流更加广泛直接,网络化的个人主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一个灵活多样、碎片化的社会网络逐渐构建起来。而基于产业集群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诸如高科技行业、制造业产业集群等群体中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产业集群的网络众包商业模式的发展,促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众包模式下企业价值网络优化也愈发明显。鉴于此,本文尝试基于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双重视角,结合网络众包模式分析开放式合作创新,对比双重视角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关联度,得出个体能力突出、网络边界模糊的网络集群动态开放式创新模式。

二、 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所谓开放式创新(Chesbrough,2003),是指企业从设计、研发到商业化运作整个流程,利用企业内外互补的创新资源,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实现竞争优势。2006年,美国《Wired》杂志首次提出网络众包(Crowdsourcing)的概念(Howe Jeff,2006)。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运作模式(A Afuah,2013),众包在近十年内着力推进网络技术与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RM Merchant,2013;T Schi-ldhauer & H Voss,2014)。P&G、Sun、IBM、GOOGLE、CISCO等国际知名创新领先企业,凭借强大的交互式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基于网络众包的创新模式,取得了超预期的创新成果(Gary Hamel,2012)。

众包是实现创新型高技术社会形态的重要路径(CJ Britton,2013),是探索新经济的重要趋势。众包模式演化机理(R Jayakanthan & D Sundararajan,2012;姜奇平,2010)的研究表明,众包与当今的社会化、个性化服务更为契合(A Mladenow,2014;A Stefanidis,2013;余以胜,2010),能够更好地体现用户持续参与性(仲秋雁,2011),更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柳卸林,2010;吴晓波,2012),优化整个互联网行业运作模式(陈劲,2011;DL Olson & K Rosacker,2013;JB Gassenheimer,2013),网络众包创新模式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创新民主化理念(Von Hippel,1988)和开放式创新理论(Chesbrough,2006)是催生和推动网络众包创新模式的两大理论动力(叶伟巍、朱凌,2012)。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本质,即通过整合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观点发展新技术,因此创新的过程离不开企业内外创新者之间的协同和交互(Julien Pénin,2010),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角度分析,网络众包就是通过引导网络用户参与到企业内部特定创新过程的开放式创新活动。

众包是实现创新型高技术网络社会形态的重要路径(CJ Britton,2013),是探索新经济的重要趋势。“大数据”时代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产业的重大变革,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海量数据环境,企业从关注其内部知识的创造和开发(Nonaka I,1994;Grant R M,1996),发展到更关注基于企业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利用,企业创新也越发依赖于知识的合作式创新综合性高效率应用(OECD,2008;叶伟巍,2010)。

三、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开放式创新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网络“节点”而非“集群”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西方社会学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组织分析视角。

社会网络革命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互联网的无限连接。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信息获取和交流更加高效、个性化,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强化了商业和社会的互联性。

(2)群体概念弱化。组织成员结构、角色和责任的变化推动网络化扁平化发展。任务模块化的分解和SOHO一族的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纯虚拟化的企业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通过传统媒介传播的资讯转变为多渠道无障碍网络传播的碎片式信息。

(3)个人自主性增强。实时化、网络化使得工作变得更为灵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传统行业的主导地位普遍被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所代替。科层制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创新性工作的弹性管理方式。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人们运用互联网络分解工作任务,合理配置资源,越来越多的项目通过网络化远程协作高效完成。

四、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开放式创新

尽管社会网络促使企业边界理论失灵,但传统企业边界仍然在很长时间存在,并依据一定的关联性形成产业集群。网络创新和虚拟创新模式的涌现,促使科技创新组织逐渐向着虚拟化商业模式方向发展,提高组织内部、组织外部与组织边界之间的弹性,资源利用率和利用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拓展。网络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是都遵循传统的线性渐进模式,在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共同作用下每个节点都可成为断点,发生“跃迁”或直接与外部联结。

要保证社会网络获得普遍创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各个网络节点都需要获得持续创新优势。若将产业集群比作一个资源池,集群中的资源(即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创新优势,形成基于竞争或基于合作的集群创新合作网络。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加入池中,集群逐步壮大,要素价格不断提高,这势必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产业集群负效应(即“拥挤效应”)。

企业选择形成创新集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额外的创新优势,相当于形成合作网络后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越高,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的动力越大;反之技术溢出越低,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的动力就越小;当企业的技术溢出为负值时,企业不会继续形成创新合作网络,会选择在合适的时机退出合作网络。

五、 双重视角下的开放式创新

在动态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日益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企业边界日趋模糊,技术创新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网络开放度对集群绩效的影响越显著。全球化网络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越发依赖知识学习和技术创新,传统的产业集群逐步转变为开放式动态创新网络,开放式创新成为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为集群创新主体对外部创新和创意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强调群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

社会网络化趋势取代的是有严格边界和明确秩序与认同感的群体组织形式。人们常常在这个过程中忽视社会网络中个人主义的影响程度,因为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以集群形式存在,就以个体形式存在。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潜移默化的深入影响,网络化社会既不是简单的集群存在,也不是纯粹的个体社会。在网络化社会体系中,个体意识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但网络社会中个体之间的联系也不像产业集群中那样有明确界限和秩序。

尽管如此,网络化社会并不是完全个人化的,社会网络互动性仍然是重要的社会特征。个体选择机制会受到所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其他个体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个人仍然无法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网络尽管不可见,却自发的形成了相对区域化的网络集群,并成为信息和社会资本共享的重要途径。

六、 总结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发展新技术,因此创新的过程离不开内外创新者之间的协同和交互。社会网络中的个体通过非传统组织形式参与不同程度的创新,不但扩展了合作边界,同时也提高了创新的开放程度;而产业集群中的合作创新能力不仅与集群合作创新能力有关,也与企业在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有关,即企业个体在产业集群中的分配额度,这与社会网络理论不谋而合。

从开放式创新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众包就是通过引导网络用户参与到企业内部特定创新过程的开放式创新活动。网络集群合作创新是企业个体在产业集群中进行创新的重要方式,企业是否认可并实施网络集群合作创新模式,要看加入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合作网络后企业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创新优势。要形成合作网络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双赢,网络集群创新合作必须具备较强的集群效应,即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相互融合,方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劲,梁靓.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科学学研究, 2013,(4).

2.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3,(5).

4.DJ Teece.Firm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6.

5.叶广宇等.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内涵、机制与成果评价.管理学报,2012,(2).

6.Lee Rainie, Barry Wellman. Networked:The New Social Operating System.The MIT Press,2012.

7.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12,(2).

8.叶伟巍,朱凌.面向创新的网络众包模式特征及实现路径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971083)。

作者简介:覃正,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娜,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4-05-14。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社会网络产业集群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大数据时代社会区域创新网络学习与能力建构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