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2016-12-26 14:48赵旭陈晓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社会网络

赵旭陈晓青

摘要: 在解决生存危机后,城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已成为城市新移民关注的焦点,而实现该群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理清其适应行为在自身社会网络上的交互协同机制。为此尝试通过跨领域方法的集成,构建实证数据来驱动的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和社会网络交互发展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结构及程度的测量,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的演化与重构,实证驱动的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网络的协同演化等三个方面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框架,并解决了其中涉及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关键词: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社会网络;交互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077

1引言

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劳动力的转移也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然而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我国过去空间的城市化并没能相应的产生人口的城市化。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使得大量新移民可以在“户籍制度”破除的背景下实现迁移活动,此时移民的流动也不再局限于从农村到城市,并且移民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打工型移民。由于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城际间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教育型移民、投资型移民和创业型移民也占据很大比重。这部分新移民关注的不仅仅是城市中的生存权和居住权,而是希望获得更好社会支持、职业地位以及资源配置。社会网络是成员间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是为城市新移民提供可“工具性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渠道。因此城市新移民的自适应发展,归根结底是受到其自身社会网络和融入行为交互影响的,理清这一耦合演化机制对加强新移民在城市经济生活中的参与程度,提升该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和社会适应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内涵,如王桂新等指出城市新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其与城市社会和原居民双向互动和接收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融合。二是从宏观劳动力流动迁移的角度,探索了新移民城市融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任远的研究表明,新移民的能力发展和社会参与才是城市发展真正的驱动力。三是基于新移民个体的微观视角,探索其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方大春等由公共品服务入手,分析了医疗、教育、文化、交通设施等要素的供给对移民社会适应带来的正负效应。苏昕则聚焦于城市移民的公民权,认为社会保障的缺失以及移民身份导致的社会排斥才是阻碍该群体城市融入的关键。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二元体制引发的制度性困扰已逐渐减弱,学者们开始关注于移民如何更好的在城市拓展生存空间,续构社会资本,重塑主体身份,避免行为失范等新问题。上述研究领域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要找出移民社会适应过程中生活结构和决策的转变机制,而Lin提出的结构行为理论则明确了社会网络是个人行为和群体交互的载体和基础。目前对移民社会网络的描述大都采用静态网络分析方法,如孙秀林采用“拜年网”、“讨论网”等多种网络形式探讨了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合及公共事务参与。在国外,Lee也论证了宗教关系网络在韩国城市移民多样化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这些研究局限于实证数据,只能测量现有的网络规模及特征,却忽略了移民社会网络会伴随时空序列发生动态变化,如环境的改变,职业的流动等。然而Litwin指出城市移民的社会适应正是一个嵌入在其自身社会网络上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二者交互影响互为因果,移民的适应行为会影响网络拓扑结构,新的网络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移民下一步的行为选择。Carley据此尝试将实证数据(empirical data)和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结合起来,构建出动态网络分析(dynamic network analysis)框架,但尚缺乏具体的技术路线。这一跨领域的理论方法是研究新移民自适应发展的核心所在,是未来城市社会融合主攻的重点且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上述国内外研究评述可知,以往关于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社会适应的协同研究都是沿袭社会学中的质化研究或实证研究方法。其实质上是利用静态的截面数据验证社会网络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但新移民在城市中的网络重构和融入显然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量化衡量新移民社会适应程度?如何描述新移民社会网络断裂重构的微观机理?如何计算新移民在网络结构演化中适应能力的变化?这就必须在外界政策环境的影响下,基于新移民的个人特质,对其社会网络的建边机制进行精确描述,尝试从系统论的视角理清移民社会适应和社会网络交互演进的具体路径。本文尝试突破单一方法的局限,跨领域的将实证、动态网络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合起来,从“定性→定量”、“个体→群体”、“静态→动态”三方面开展了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框架研究,并解决了跨领域方法集成应用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

2研究框架

以往的对城市移民迁移和立足的研究,要么从输入地角度,对农村劳动力的来源、迁移目的、就业方式、行业职业、收入进行分析;要么从输出地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原因、外出人员特征以及外出后对家庭和家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但这些大都关注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动因在于“生存压力”和“经济驱动”。而在中国经济转型期中,城市移民群体的组成有了很大变化,由于驱动个体进城的动因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群体在城市社会适应结构的改变,期望需求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此时新移民群体不再简单的关注于生存权、居住权等基本权益的保障,而是在城乡二元体制破冰后,关注其是否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的职业发展等问题。而这些就不是经济政策等有形资本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考虑附着在社会网络上的无形资本——社会资本。所以新移民在城市社会网络的重构是驱动其社会适应的关键,社会适应程度又会反馈影响自身的社会网络演化。量化这一协同演化机制,实现可视化的过程预测,可以为制定城市新移民扶持政策提供最低成本下的决策支持。

从城市新移民个体决策和群体互动两个层面,探讨如何用实证数据、动态网络分析以及计算机仿真来开拓新移民流动迁移研究的新领域,以实现对新移民社会适应情况的精确预测和过程管理。本课题预计分三部分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安排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3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结构及程度的测量

城市移民社会适应的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这使得该研究对象的边界十分模糊,很难给出统一的量化标准。所以这部分研究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经典文献和理论的梳理,找出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具体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概念模型,然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假设检验。第二步是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挖掘,由于社会学变量的模糊性,在样本数据处理上,可借鉴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方法,将测量条目视为显变量y,各影响因素视为隐变量x,再将量表得到的一系列离散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GEP(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拟合出移民社会适应程度与各因素间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以此得出可测变量到移民社会适应现状的测量关系,如图2所示。

4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的演化与重构

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的演化与重构社会网络是新移民获得城市认同和社会信任的途径,是其利用社会资本的载体,所以探索其动力学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会使城市新移民的网络发生自组织演化,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离散的阶段:原生网络的维护和新网络的选择。此处尝试研究时机条件变化下,新移民社会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包括内部关系节点的增减,社会关系的重连,结构洞等核心位置的易主,空间联系和资源的变动、行动目的计划的修正等,并将其应用到移民社会行为的活动态势监控,移民社会资本运用的绩效评估上。

这部分研究可采用动态网络分析将过去的静态方法与人工智能联系起来。第一步先将新移民主体、原居民客体、政府、城市资源等定义为网络中的节点,加权连接表示各种程度的交互联系;第二步将各主体的个性特征、认知能力、信息、事件等组成的概念化元网络嵌入其中;第三步根据差序格局构建移民的初始网络,并设计其社会网络的断裂建边机制;第四步,预测新移民未知或未来可能产生的链路,运用ORA来探索这一多模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

5实证驱动的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网络的协同演化

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演化形成了一个自适应系统,个体适应程度带来不同的行为决策,会影响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分布。而网络连接的增减及强弱变化又会对移民拥有的社会资本产生影响,从而又影响到移民下一步的适应行为,如图4所示。这一动态演化的反馈回路必然自下而上形成一系列涌现性现象,需要在整体层面实现上述新移民个体,社会群体和政府政策调控的协同演化,构建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协同体系的虚拟实验平台。

新移民的社会适应面向组织行为、决策科学、社会网络等多领域,以及在个体群体等不同层次,因此需要采用多领域建模方法。如用MATLAB开发移民社会适应程度的计算模型,用ORA实现新移民群体社会网络动态分析,最后采用AnyLogic来描述两者协同演化的涌现性过程进行集成研究。选择某一城市的调查访谈数据挖掘作为系统的输入,调节系统参数来观察移民社会适应演进的微观机理,开展过程化控制和优化决策,如图5所示。

图5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集成研究框架

6结论

新移民的社会适应的量化研究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该领域存在行为主体人的异质性、关系网络的动态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行为规范的模糊性等一系列传统理论和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环境下,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和城市融入是新移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这一社会行为的过程机制和社会网络的扩展是保障新移民获得公平社会支持、良好职业地位以及公用品供给的关键。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城市移民的异质性、交互性是影响社会行为及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从群体和动态的角度对水库移民社会网络进行演化研究。从过程预测的角度,对城市移民社会网络和社会适应进行阶段管理和精确管控,而仿真模拟平台可以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上述目标。

因此在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中,必须实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思路,这就需要将社会网络分析、系统科学、计算科学等跨领域的理论方法集成起来进行研究。本文的框架研究将链路预测、社会计算、社会网络分析、社会心理学相互集成,设计移民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入的协同实验平台,实现了移民个体和群体,社会网络和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这一方法创新不仅能对融合机制进行微观、定量、动态化的研究,为移民城市融入过程提供基于过程的精确决策,而且也为数据、人文和计算机的平行发展做出了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桂新,武俊奎.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1,26(2):28-46.

[2]任远.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4-139.

[3]方大春,杨义武.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57(8):75-84.

[4]苏昕.“城市新移民”公民权的缺失及回归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28(5):46-50.

[5]Kim H H.Transnational ethnic networks and the creation of immigrant social capital:A multilevel analysis[J].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2013,50(3):349-358.

[6]Dai T,Liu X,Xie B.The impact of immigrants on host country crime[J].Economics Letters,2013,119(2):157-161.

[7]Lin 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9-20.

[8]孙秀林.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J].社会,2010,30(1):46-68.

[9]Lee S K.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in ethnic religi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on Korean immigrants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14,(43):289-303.

[10]马德峰,李风啸.近十年来我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1,26(11):220-227.

[11]Litwin H.The social networks of elderly immigrants:An analytic typology[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1995,2(9):155-174.

[12]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23(5):117-245.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社会网络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