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涛
摘 要 教育理念是指导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教师教育理念包括人的展发理念、教育批判理念、教育过程理念。人的发展理念指向教育对象,教育批判理念指向教师自身,而教育过程理念是关于教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实践自己的批判性角色与促进个体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教师 教育理念 全面发展理念 教育批判理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eacher Education Concept i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ZHOU Haitao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the value to guide teacher education activities, what kind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ill be what kind of educational behavior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eacher Education embraces the concept of human hair exhibition, education critique philosophy,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rocess. Human development concept points to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oint to criticize the idea itself, but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is about how teachers practice their critical role in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verall development concept; education criticism concept
教育作为教师组织引导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既决定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师的引导行为,又影响教育活动中人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向。所以有必要理清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认识、重视自身的教育理念。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将教师教育理念作三个方面的阐述,即指向学生的“人的发展理念”,指向教师的“教育批判理念”及指向师生的“教育过程理念”。
1 人的发展理念
1.1 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理念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在广度上,学生发展的应然状态是德智体美、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在深度上,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作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既有历史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又有当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片面理解。当前教育受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及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应试传统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以人的知识技能发展的单一取向代替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此种教育理念指导下,不仅在理念上错误理解教育的本质,且在教育行为上抹杀学生的个性,教师目中无“人”的现象时常发生。
1.2 自由发展
我们认为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性的自由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灵肉的自由发展,此种状态是落在教育过程中的,正如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①自由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不仅认为人受教育的过程是自由的,而且自由的教育能激起人的自由天性。灵肉的自由发展是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追求自我实现的自由,然而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与主动性受到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个体自由发展的理念,以追求师生灵肉自由对话的理想状态作为指导教育行为的信仰理念。
1.3 可持续发展
人之所以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在于人是未完全发展的人,同时教育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存在的必要性是教育不断引导实然状态的人向应然状态的人的发展过程,也正是由于实然的人与应然的人的辩证发展,要求教师须有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常有社会、家长、教师为追求短期的教育效益,采用高压的方式破坏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致使学生厌学,甚至厌世,根本谈不上教育是在培养个体的创造性。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理论上的具体表现。然而终身教育理论是对学校教育理论的超越,落在学校教育中,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该如何体现?我们认为,教师应发展学生发展之动力,引导学生持续不断去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状态。
2 教育批判理念
2.1 教育理论批判
教师对教育理论批判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教育理论是有文化性格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基于自身的文化场构建的理论与一线的教师基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提出的教育问题是有文化差异的。教师应对教育理论持批判性选择的理念,不可固守教条,应在选择运用教育理论时既要分析理解理论的文化特质,又要明晰自身所遇到的教育问题的情景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教育理论批判的理念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专家学者所建构的理论的文化解蔽理念,二是基于批判反思的理论生成理念。前者是教师在选择教育理论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时,既要厘清教育理论建构的规则,又要解蔽理论建构规则、理论本身的文化特性及专家学者理论的价值取向;后者是教师精准地运用理论结合教育实践生成自身的教育理论,即教师要有教育理论的创造理念,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在人的复杂性,教师唯有运用自身的教育机敏生成教育理论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可取之道。
2.2 教育实践批判
教师的教育实践批判理念分为课程建构理念和教学模式建构理念。课程建构理念指课程并非专家制定的,课程的讲授也不是传播专家的文化价值观,课程是师生在课堂中基于各自的经历共同构建的。此种理念要求教师摒弃对专家课程过度依赖的观念,以及认识到师生才是课程建构的主体,在对专家课程持批判态度的基础上,反思自身的文化经验,同时尊重、理解学生的文化经验及其对学生课程建构的影响。
所谓教学模式建构理念就是教师打破对教学模式的错误认识,需认清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并无通用的教学模式,教师若将教学模式化,而不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情景的生成,这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且师生也会被模式所禁锢,失去批判反思的能力。
2.3 教育制度批判
我们认为教育制度批判理念主要是对教育制度实施的批判。教育制度的改良或改革,特别是上层的教育制度牵涉到诸方面的利益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一线的教师势单力薄无法参与到教育制度的设计,那么教师该如何在应试教育无法作较大改善及唯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有教育制度实施的批判理念,即是教师的个体性教育制度的理念。所谓“个体性教育制度”是指“个人如教师、班主任或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行政活动制定或采用各种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规矩。”②教师可在遵守国家法令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中批判性结合上一层面的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性教育制度、学区性教育制度、地方性教育制度及国家性教育制度),③生成、实施“个体性教育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育过程理念
3.1 主体间理念
主体间理念是教师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视为主体间的关系,而非主客关系或双主体关系的理念,它超越原有仅指向学生的单一维度的教育价值追求。在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基于师生的主体间的关系的,原因是教师将学生视为主体而非弗莱雷所说的“知识储蓄器”式的客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有可能,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才有被激发的前提。然而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主体间的关系能否建构,关键是看教师的价值选择,即教师是否将学生视为灵动、有血有肉的人。教师若将学生视作客体,学生不是教师的“知识储蓄器”就是教师教授的技能再现者,教师若将学生视为主体,而且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去建构主体间的师生关系,才有上述所说的学生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3.2 指导对话理念
师生的指导对话是建构主体间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根据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批判反思生成自身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在自身生成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的指导下,用自身的权威将学生引入师生的对话场,通过师生的对话建构课程。教师将学生引入对话场,展开师生的对话、学生与课程的对话,进而展开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在主体间对话与自我对话中进行自我教育、批判与反思。师生的指导对话既是主体间的对话,又是主体的自我对话,师生在对话中进行批判反思,且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话中不断提高,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得到激发、培养。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对话实现师生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3.
②③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论文,2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