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理论的演进与本土化研究的环境比较

2014-08-29 22:58刁翔正
科教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本土化

刁翔正

摘 要 美国的生涯教育理论,经历了职业辅导、职业生涯发展和指导直至生涯辅导的发展历程,我国香港和台湾在效法美国的基础上,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本土化生涯教育模式。通过理念适存的环境比较,我们应从完善保障机制、价值体系和辅导培训机制入手,形成“生涯辅导”的本国特色。

关键词 生涯辅导 本土化 环境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Occup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and Localization of Environment

DIAO Xiangzheng

(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 Nanjing, Jiangsu 211168)

Abstract USA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ory,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guidanc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and career guidance, and China's Hongkong and Taiwan based on imitating the American, construct the unique local career education model. Through the concept of survival environment, we should perfect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value system and training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career guidanc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areer counseling; localization; environment

1 国外职业生涯辅导关于立法、发展的历程

1.1 立法

20 世纪初期的职业发展理论是西方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有关职业匹配和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总称。生涯辅导思想最早源于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在美国的教育史上,为改革职业生涯教育,有过两次专门的政府法案。

第一次是20 世纪 70 年代的《生涯教育法案》(Career Education Act Opportunity Act)。1974年,生涯教育被美国国会确定为全国重点项目,当时“生涯教育”法案已被9个州通过,同时在42个州推行。其重要意义在于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选择。第二次是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 (School-To-Work)。《学校就业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从职业认识到职业选择的完整指导体系在美国的建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选择和实施未来的人生规划。

1.2 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理论影响着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人在组织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和同化,个体特征及早期成长环境,人与组织及社会环境的匹配,社会文化环境,人的自我职业规划等。

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为: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关注全人类终身发展的生涯辅导阶段,产生了许多方面的理论,如发展性、社会学习、类型学理论以等。这种发展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再到生涯辅导的阶段。

(1)关于职业指导阶段: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帕森斯(Frank Parsons)、威廉姆逊(E.G.Williamson)和霍兰德(John Holland)。主要的实践活动是帮助职业选择和决定有困难者,其使用的工具是心理测验,坚持的是心理学科的人职匹配理论,两大贡献首先是重视职业的指导工作,并积极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以及职业指导,强调社会的指导和帮助以及教育工作者是科学的职业选择的前提;第二、提出了运用于职业指导的人职匹配理论, 以理性科学的方法建构该理论,为科学实施职业指导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萨帕(D.Super)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根据前人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萨帕提出了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并赋予了其新定义,指一个人一生任职的所有职位的统称。萨帕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生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另外,萨帕的生涯彩虹理论认为人的生涯发展还包括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深度即每个人扮演角色所投入的程度;广度,即人的一生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如婴儿、学生、工人、教师等,由此职业辅导开始向生涯辅导演变。

(3)生涯辅导阶段。这一阶段始于20 世纪 70 年代,它的职业发展与辅导理论更进一步地外延至家庭生活;职业辅导的主导者从社会和民间,过渡到学校、政府、再到企业。专家、学者开展研究的视野,是基于生命全程与整体的观点,探讨工作和家庭的有机统一和平衡,将职业生涯纳入个人整个生涯之中,丰富和发展了职业生涯理论。

2 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

2.1 国外大学生的生涯教育本土化相关经验

“本土化”成为一种普遍的学术运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德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提出本国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理论。在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各自的社会实际与需要,以批判的方式吸收外来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提出符合自身的理论设想,揭示客观规律并大胆创新和实践,这是各国“本土化”的任务。总结各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大都经历了“移植——借鉴——对话——创新”这四个阶段,以全程性和发展性的生涯辅导理论为主流,通过立法为国家的生涯教育指明方向,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建立完备的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指导师资队伍,广泛借助多媒体应用和软件测量工具。

2.2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历程

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及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早在1916年就针对西方国家的职业指导理论与经验,开展了探索活动。现阶段,颇具特色的要属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

全程性和发展性是香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注重的关键。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是香港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性表现。通过人职匹配的测验结果,依据院系的分配,发展性包括:学校对入校新生进行相关辅导,包括谋生、生活、学习社交四个方面;第三,校企不断地统计分析毕业学生的发展资料,并将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意见和要求定期更新反馈,使高等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咨商工具的本土化是台湾努力的目标。金树人先生通过对西方生涯理论的理解,总结了以下几个特征:一生中连续不断发展历程的时间性;生活中各种事态连续演进的方向性;每个人的独特性;以事业角色为主,加上其他与工作相关角色的空间性;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可以存在的现象性,人作为生涯创造者的主动性。

20 世纪 90 年代,生涯规划与辅导理论开始从欧美传入我国大陆。在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有明确规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现在,我国个高校对生涯辅导的研究与实践基本都停留在引入与借鉴的初级阶段。因此,建构本土化的高校生涯辅导势在必行。

3 职业生涯理念适存的东西方环境比较

生涯辅导理论要求人们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变迁,强调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人生中多种社会角色的最佳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其实施依靠的社会机制和信念环境包括:

3.1 把人才流动以及保障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

“生涯辅导”在西方之所以能够盛行,与相应的体制和制度有很大关系。我们以美国为例看一下,首先,美国以企业需要为前提录用员工,实行自由雇佣的就业制度,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品质为标准;雇员应聘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自由选择。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由于地区差异不大,因此户籍不影响就业,通讯方便的互联网以及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手续简便和渠道交流畅通的优势,决定着就业的市场变化是劳动力市场价值规律的最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尊重契约,以法治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促进就业,几乎囊括了就业辅导培训的各方面,为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法律保障。

当前的中国,市场经济制度亟待完善,人才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机制还需多方面建设,受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本专科文凭、家庭观念,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西部省市就业市场所提供的岗位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想靠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去获得所期望的职业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想“生涯辅导”在中国开展,必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的体制障碍。

3.2 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的价值体系

西方的文化传统,经历过文艺复兴,人性观得到充分张扬,“人,认识你自己”作为文化名言,肯定人的尊严和追求个人自由,并一直影响到当代。今天的西方社会,强调个体的价值实现,个体处于重要的地位,个体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制度是为个人而设并为其服务的,因此,个人就成为了西方 “生涯辅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秉承这样的价值理念,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促使美国人对人性的尊重达到非常高度。自信 、挑战、自我展现、竞争、冒险,是西方人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对于新职业和生活方式积极主动,这种市场需求影响着“生涯辅导”在西方所占据的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人在追寻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在承担“生涯辅导”的责任上,企业和高校都很积极,一方面高校的就业质量以及就业率是声誉和生源的严重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企业不断培训人才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并节约招聘开支。所以,西方的“生涯辅导”虽然高举“个性”大旗,但究其实质,职业辅导与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互为因果。

中国的文化传统,受儒教仁义礼智信的影响,强调先“国”和后“家”。在国家、集体、家庭 和个人利益的先后排序中,中国人坚信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受“中庸”文化的影响,更关注集体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3.3 完善的职业辅导体系和培训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欧盟各国中,政府对“生涯辅导”越来越重视,这就成为了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非常重要一部分。多种形式及递进程度的职业与生活教育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的所有学习阶段,主要内容积极发展职业倾向,掌握运用生活技能,拥有自我的生活决策观以及理解技能,不断完善择业技能等各方面的内容。

目前,有些西方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来推动职工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促使高等教育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并且鼓励一些高校招收相对数额的职工成为大学生。针对职工的这些特点,也为了继续教育的推进,高校改进考核方法以及一些相关学分制度,开设夜间研究生院,实行更加有效的课程制度。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则向纵深发展,以新技术运用为基础和满足多种教育需要为目标,教育的场所出现了家庭化、社会化的趋向。社会各单位的文化教育组织如科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也加入到了“生涯辅导”这个队伍中,社会教育网络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的特点。

庞大的“生涯辅导”体系的维持,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网、职业信息网和学习交流网等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必须借助政府的财政投入。经费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学校自筹外,也包括企业的资助。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比较有限,实施全面的“生涯辅导”面对的困难不少。如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职业指导师资格鉴定制度,截至2009年已有5万多人参加了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鉴定,约3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美国大概3000人对应一个指导师,职业指导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这其中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3000人。

这些文化机制、观念习惯上的差异,使中国的“生涯辅导”本土化进程,不可一蹴而就,要探索适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道路。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高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研究”(JSJM00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韩宝庆.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2] 胡元聪,黄晓梅.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革方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3] 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4] 姜进,俞婷.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

猜你喜欢
本土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及其演变的本土化思考
海外大学慕课的现状与本土化策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