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志
【摘 要】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关键词】高效 情感交流 探究 小组合作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64
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高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良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其理亦源于此。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见,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增加师生间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其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光亲切深沉,表现自然丰富,语言层次清晰,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学生任何参与都应有合理且激励性评价,绝不能有任何讽刺和挖苦。再次,不管课内课外,要乐于为学生辅导和解答疑难,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学生会由于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二、有效课堂探究
我们在一些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每个知识点都是通过探究的方法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成了获取知识的唯一方法,也曾看到这样的探究,老师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探究,但最终老师宣布了正确答案,草草收场。如一位老师在教矩形的性质,在给出矩形的定义之后,就顺势让学生探究矩形有哪些性质?有的说矩形的对边相等,有的说对角相等,也有的发现对角线互相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等,就是没人说出对角线相等,这时老师马上就补充说:“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稍加点拨,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发现这个性质,这样的探究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跟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相比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势必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要花的时间较多,这就决定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都用探究式,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针对探究过程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探究主题的把握,探究的主题是否有必要,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知识结构等,这些都关系到探究活动是否顺利有效,作为引导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探究活动中要有过程意识,科学的探究不仅仅为了寻求某一个结论,更注重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能力,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尊重事实的态度,所以一定要保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真正探索的机会,否则探究就是一句空话,只是一种形式了。
三、开展小组合作
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发现,无论课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成了必有的形式,无法缺少的一个环节,再者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曾经多次见过这样“合作学习”的场面,前面两个同学往后一转,四人小组形成,随着一声令下,“大家讨论几分钟”,学生便迅速加入合作小组,讨论显得热情高涨,时间到了,老师说 “时间到,现在由××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让我们看到的讨论仿佛成了做广播操,老师说讨论就讨论,老师说停你就得停;不问学生有没有讨论好,或有思考好,规定的时间一到,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合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名为“合作学习”的讨论是虚设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进行合作学习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形式。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考虑教学任务,该任务是否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适合用此方式来实施,学生是不是有兴趣;其次在小组展开讨论之前要进行分工,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对交流时间作适当应变;另外教师的引导要到位,不能放任自由,经常性的走动巡视,随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最后要及时反馈交流,达成共识,实现活动价值。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已经相当普遍,它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大容量,高效率,直观生动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许多教师对此非常着迷,以为它可以代替课本,板书,更有甚者以为电脑有朝一日可以代替教师。现在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尝试多媒体展示代替板书,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粉笔字屈指可数,多媒体放映代替课本,长期以往学生连翻书的习惯也没有了,作业中明显反映出思路混乱,解题不规范。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多媒体说到底只不过是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不能盲目的依赖,在提倡运用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削减黑板和粉笔的魅力,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如我们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能够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那么学生就能轻松掌握,而且记忆深刻,是传统方法所不能及的;但黑板的板书也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数学中一些计算题,特别是一些证明题,由于步骤多,逻辑性强,分析过程和书写方法犹为重要,教师应以身示范,规范工整地进行板书,一方面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还会给学生留下极具个性魅力的印象。如果选用多媒体放映的办法,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容易出现上面提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中倡导情感交流、课堂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真正的领会其内涵和精髓,才能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