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2014-08-27 21:49张丽芳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情境教学

张丽芳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探讨以人为本和谐观念如何融合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使学生个性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高度重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何兆武认为,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其特点之一也许恰好就在于它有其不可离弃的价值观贯穿始终。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生存的最高目标是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一切为人服务,让人生活得更快乐和更幸福。因此,历史价值观“以人为本”和谐理念孕育而出。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缺失和误解,出现一些教学上的误区:教学情境——牵强附会,故弄玄虚。新课程提倡:体验—探究—感悟,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体验。但是,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情境就不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情境创设”反而削弱了学习效果,流于形式。

某位教师在教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用了现在最流行的合作探究模式。把全部学生分为6组,扮演罗斯福总统的“智囊团”成员,6组分别承担金融监管团、振兴工业团、振兴农业团、社会就业团、劳资关系调节团、社会福利调节团的任务。课堂中,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课本知识填好了一个图表,如下:

通过本课的讲授,我们明显感觉到,本课只有情景教学的外壳而没有情景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更没有贯彻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讲授过程材料单一,只是单纯对课本知识点的归纳。而教材中涉及历史概念问题,如银行、股票、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外流等都没有做简单解释和交代。经济危机与政府、政府与经济、经济手段等方面都没有涉及。导致本节课感觉学生都参与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建立在对课本内容的了解上,对于历史专业术语和历史概念都是一知半解。教师的引导也没有能带动学生生成新知识。师生的和谐状态没有建立在人本基础上。

如教师用了以下例题: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幅度增加税收。如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A.抑制了私人投资热情?摇?摇B.消除了经济危机?摇?摇C.维护了民众的根本利益?摇?摇D.出现了滞涨现象

学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答案是A。在这里,分析本题目时,教师应该对税率和投资作简单的交代。题目出现的税率增加是因为什么?经济危机了,产品过剩了,通过高税收方式减少过剩产能,所以直接抑制私人投资。简单交代会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题目中的材料换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税收状况时,学生也能联系税收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达到以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目的。

在设计本节课时,以下方式应该更实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教师将涉及的人物用材料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人们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针对不同集团可能的状况设计材料和问题。

如,失业工人的材料设计:失业的匹兹堡钢铁工人,打发自己的孩子到面包店里去乞讨陈面包。艾奥瓦州的……一个寡妇在拾取臭肉时特意取下眼镜,以免看到蛆虫。

——摘编自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第88-89页

通过材料分析工人们为什么失业?——生产过剩,工厂倒闭——经济危机的表现。

失业后该怎么办?——找工作——找不到——生活困苦——人心思变——社会不穩。

政府希望看见这样的局面吗?——不,政府用“以工代赈”方式,大搞公共工程,提供工作岗位,稳定民心的同时恢复发展经济。

搞工程的钱哪里来?——政府开支主要靠税收。

可是工厂倒闭,税收不是减少了吗?于是政府和银行合作了。由政府担保银行信用,让老百姓重新把钱存回银行。银行又可以贷款了,包括贷款给政府去搞公共工程。钱流通起来了,各个行业就慢慢恢复起来。工人有工作,就有收入,就会去消费,这样工厂就可以扩大生产,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政府的税收也慢慢多起来了,还了银行的贷款。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看见了经济解决方式有哪些?——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

通过这个例子,便能很好地说明处理危机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活动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其从被动变为主动,由接受变为创造,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信仰,塑造精神,完善品格,而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递。当然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基层教师由于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结论性教学。如必修三模块,只是针对人物所处时代、社会环境进行总结性概括,而没有针对其个人思想进行深入剖析,这种现象我们归纳为只有“教材”,没有“人”。历史的客观性也决定了必须与主观相结合,才能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否则,学生面对冰冷结论时,只会无动于衷。

教学案例:明末思想家李贽反传统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政治黑暗腐朽;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上:空谈理学,文化专制;

此教学只是空泛说教,死板教导学生整理教材,毫无创造感,索然无味。由于李贽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遥远,结论性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教材,无法理解为何他在六十一岁时剃发为僧?这一举动势必要和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联系起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士大夫要肩负起对宗族的照顾,这种照顾不是暂时性责任,也不是道德上的义务,而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①因为在相对封闭的封建社会中,读书做官这条路通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代清贫成显达,其幕后是惨淡经营许久。成功荣誉的获得者必须对家庭负有责任感、对整个家族也负有集体责任。因此李贽试图通过剃发为僧摆脱沉重家族责任。厘清传统社会对李贽的影响,我们才能理解这位“异端”学者矛盾复杂的内心,理解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他个人,还属于他生活的时代。这样的教学实现了人本、和谐。

新课程要求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历程,它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人的个性的多样性从教学设计高度得到重视,说明新课程观重视的是人。人的个性、自信、勇敢、尊严比任何知识来得真实,这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因此,教学设计要善于不断创设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同时教师应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其心理需要,开发潜能与价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和谐。

注释:

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出版社,2006:244.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历史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漪明.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出版社,2006:244.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情境教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