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

2014-08-26 22:24翁利丹
考试周刊 2014年51期
关键词:常态课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翁利丹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更是令人向往,而回到现实的常态课堂中就难以取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常态课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主要阵地,它最能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常态课应该基于学生原有实际情况,不花不闹,求简约,求有效。它的有效来自于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来自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来自于善待学生课堂上的错误生成资源,来自于关注后20%的学生。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常态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常态课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一、精心备课是常态课有效教学的保证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也就是说: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对各种情况有所准备;有所准备,才能做好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备课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创新意识、改革意识、个人潜能是否调动和发挥,取决于教师对工作是否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是否具有敬业精神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质量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多一分效果。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在常态课中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我认为备课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通读教材,钻研教材。

备课写教案时,可以把一本教材和整套教材结合起来,把每一个知识点或每一节所处的位置、作用、重要性是什么,甚至每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中,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都结合起来。

2.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重视系统性和发展性。

教案的重点是明确核心目标,展现教学思路,不需要具体罗列。教学目标过于具体,反而会使教师关心琐碎因素,忽略不易具体化的目标。教学是一个工程,而不是一两节课的事,许多目标可能需要在某一阶段或较长时间内才能实现。

3.关注学生知识“起点”。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起点,生活经验,对症下药。比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意识到学生已经对圆有所认识,所以进行了前测。通过前测发现:100%的学生认识圆,95%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90%的学生了解“半径”、“直径”、“圆心”这几个名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还需要从头教起吗?当然不用。

再比如教过一年级新课程的老师都知道,认识钟表在第一册教材学习中是个难点,想当然地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已经会看钟表肯定会让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因此,课前我们要比较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通过课前调查或谈话形式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识程度,然后有的放矢地教学。

4.融入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多研究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发展。比如: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好的教学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常态课有效的生命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有效课堂的生命。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问:正方形的4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把这个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得到了两个三角形。生: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因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剪开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我继续问:猜一猜,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生:不是。生:是。我再问:要想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怎么办?生:验证。我追问:你们打算怎么验证呢?生:量一量。生:算一算。生:拼一拼。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进行验证。我总结:我们发现拼一拼、折一折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平角,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灵活应用。

教学中,我重视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自主操作验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善待错误资源是常态课有效的财富

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在教学时我们往往会层层铺垫,处处设防,努力避免学生的错误,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就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错误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教师不必将错误藏着、掖着,而应站在新的角度对错误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善待错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学习途径,让学生不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并经历从错误认识走向正确认识的过程,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63×99”时,学生用了两种计算方法:(1)63×99=63×(99+1)=63×100=6300;(2)63×99=63×(100-1)=63×100-63×1=6237。此时,我故作平静,非但不去当公正的“法官”,而且有“煽风点火”之势:“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和想法吗?”持不同答案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因此他们都理直气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不相让。此时有人建议用验算的方法进行检查,第一种做法的学生在验算过程中醒悟过来,发现错误并纠正。这个环节的处理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错误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财富,它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课堂教学会因“错误”而生成精彩,学生也会因教师的“善待”和“宽容”而邂逅人生的美丽。

四、正视后20%的学生,是实现常态课有效的核心

新课程的推进,让沉闷已久的数学课堂焕然一新,为教育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为天真的孩子夺回了他们应有的权利。听,我们的孩子在辩论争鸣;看,我们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但当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审视的时候,不难发现,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课堂上,是谁表现得如此出色,是谁把课堂气氛烘托得如此活跃,当然是优生。那么,还有一些学生呢?他们积极参与了吗?他们学会了新知吗?这样的审视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警戒:应关注新型数学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后20%的群体的学习状况。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后20%的学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要考虑到后20%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与“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他们能较容易地接受他们所能理解的知识。做课堂和课外作业时,要求优秀生会做发展题时,对后20%的学生不应同样要求,只要求他们会做基本题(发展题尽量听懂,听不懂不作强求)。当然,对他们的作业实行星级制,比如完成基本题得一颗星,完成发展题得两颗星,作业订正好,可以得笑脸。然后用星星换表扬卡(十颗星星),表扬卡换小惊喜(五张表扬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在平时的即时性评价中,我们可以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自己本身的纵向发展,给他们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后20%的学生不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因此喜欢学习,追求进步。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表现记录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公平、耐心地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对那些容易被冷落的后20%,教师更要精心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细微之处做到关注他们,从而使我们的常态课发挥应有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续、和谐、快乐地发展。

总而言之,常态课的教学有效研究并不仅限于此,这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有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根据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诠释,我们可以发现:常态、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对课堂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坚持对常态课进行实践研究,把上好每一堂常态课作为兴趣、责任,那么每一节常态课都会是公开课,每一节公开课也就是常态课。

参考文献:

[1]严玉洪.常态课该是怎样一种课[J].人民教育出版,2008(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S].200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常态课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