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想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就要重视《大学语文》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尽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大学语文教育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如何寻求适合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大学语文》的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根据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际谈谈《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必要性;实用;教学方法;探讨
21世纪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在我国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对于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大学语文》注重学生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不但能够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全面的完善,更能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能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全面发展路线,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术水平,还要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质。《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正是为了加强学生文学素质修养和道德情操而出现的,其不仅满足了大学校园学科交叉的需要,还能够为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2、能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往往就体现在其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至之上,如南宋伟大的诗人陆游,他那颗时刻准备为国捐躯的热血之心永远的存活在他的字里行间。《大学语文》这门课中对于像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还有很多,这些悠久历史的见证与民族精神的伟大应当激励我们的成长。
3、能够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
文学欣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超脱的追求,是人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感知时所产生的情感以及再创的一种过程。《大学语文》中的名家名篇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艺术,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加强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提高自身审美情趣的途径。《大学语文》中所收录的课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提高自身文学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型人才。
二、《大学语文》实用教学方法的探讨
1、引导思考教学
教师要将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书本知识生搬硬套,让学生强行消化。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讲解《论语八则》中孔子所说的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时,教师可以通过孔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上还有哪些文人的作品中出现过感慨时光迅速流逝的句子,让学生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文学的框架之中,而是要将学生引导至文学的深层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教学。《大学语文》并不以教学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启发式学习来获得自身思维的锻炼。
2、课堂讨论教学
大学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人文的关怀,对于《大学语文》课程讲学,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将课文中一些有争议或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提出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出问题结论,从而更好的把握课文。教师在讨论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加强师生关系的融洽。除了在课堂上讨论《大学语文》课程里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或举办辩论会,让学生自己感受大学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
3、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近几年来受到广大师生喜爱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按照书本教授课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让课堂形成了开放性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教师也能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启发和探讨来促进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热爱。如教师在讲完《秋水》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文研究,教师分好研究小组,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查阅相关资料和相互讨论来理解庄子深刻的哲学思想,同时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秋水》这门课,对哲学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总结
《大学语文》及时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的重要课程。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充分重视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配合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波.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原因及作用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2]唐迎欣.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120-122.
作者简介:胡洁(1977—),女,汉族,硕士,江西新余人,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文学。